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朱元璋為什麼能成大事?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朱元璋為什麼能成大事?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朱元璋為什麼能成大事?

孫子兵法

說到朱元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期,很多的時候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發生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佔領敵國的領地和資源。那麼如何在戰爭中做到取勝就是一個很關鍵的一點了,那麼如何在沒開戰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取勝。就要通過一些對地形,輜重,路途遠近和敵國諸侯的一個性格來進行分析,只有對這些東西全部的掌握後,就能知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的一個幾率了。

那麼在《孫子兵法》當中的九地篇就有這麼一句話:「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凡是那些霸王軍隊去攻打大國的時候,能使得敵國的軍隊不能即使的集合起來,且兵威加載敵人的頭上,也能夠使得敵人的盟國無法策應,且實行超越慣例的獎賞,頒布不同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就能指揮一個人一樣。向部下佈置任務的時候,不告訴這其中的危害,只說明這其中的利益。還要把將士置於死地,才能轉危為安,使士卒限於死地,才能起死回生,使軍隊陷入絕境,才能贏得勝利。

在這一點孫子就很好的解釋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敵作戰的時候,首先要的就是一個決心,對於一個作戰的隊伍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尚存猶豫,則肯定不能勝利,這也是孫子所說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因此作戰的將士和士兵一定要有必勝的決心,如果沒有就要杜絕他們的後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一心只想贏得勝利。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戰爭中,一個好的將領一定要洞悉敵人的戰略意圖,時刻觀察敵人的一舉一動,且仔細分析這一動作的目的。只有瞭解清楚這些東西了,才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部署。

在元朝末年期間,有很多的農民起義,元朝統治的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公元1355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帶領著三萬紅巾軍攻佔了元軍盤踞的牛渚磯,還奪取了大量的糧食,這其中紅巾軍大部分都是和州人,剛好那時候和州發生了災難,緊缺糧食,所有很多的人都想著把糧食運回去,不願意在繼續進軍了。隨後的朱元璋就跟自己的大將徐達、常遇春商量道,如果我們現在退回去的話,那就前功盡棄 而且要是下次在取牛渚磯就並非這麼簡單了。如今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斷絕將士的歸心,否則,大事難成。

徐達和常遇春都覺得有道理,於是朱元璋立刻下令讓親信將士都來到江邊,隨後就將停靠在江邊的千餘艘戰船的纜繩全部砍斷了,放任讓其順江而下,轉眼間,這些戰船就順水而去消失在眾人的眼中了。隨後朱元璋就說道,我們想要建功立業,就不能被一時的安樂所困擾,太平城已經離我們不遠了,我們必須攻下太平城把它作為我們的立足之地,隨後攻下金陵成就大業。這些將士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就只能跟隨這朱元璋去進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將鄂勒哲布哈從未遇到過如此不要命的隊伍,交戰不久即棄城逃走,紅巾軍奪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此後,朱元璋迅速進軍,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在公元1368年推翻了元朝統治,一統天下,建立了明朝。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此人是非常有遠見的,知道現在自己不能為了一時之力,就丟棄以後的大業,也很好地展示出了,孫子兵法中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所以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盡可能的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益去失去以後更大的利益,可能當時自己所擁有的小利益已經能夠滿足自己當時的需求,但我們要知道一點人的需求是無盡的,只有我們能穩住,且能犧牲這一點小的利益,那麼你後續獲得的利益遠比你現在的利益要大得多。但雖然話說這麼說,我們也不能去以偏概全,因為有些時候當利益能夠滿足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或者自己覺得足夠的時候,自己就會慢慢的失去信心或者動力,我們不能去要求每個人都這樣,但是至少我們要有這樣想法或者概念,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偉業。

相關內容: 朱元朱元璋孫子兵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孫子兵法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