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我們都知道《孫子兵法》是一本被譽為「兵學盛典」的書,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所書寫的。這本書距離現在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且這本書出來的時候,幾乎每個朝代都對這本書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褚兵書,無出孫武」,從中就能體現出這本書的魅力所在。所謂兵法,就是謀略,這些謀略不是那些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當你瞭解了這本書之後,你就會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再碰上什麼時候的事情,這些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因為事情是人做出來,那就有人去解決這個事情,只不過可能有些事情需要時間,並不是很快的就能解決,但只要你利用的得當到位,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會達到的。
在孫子兵法當中,主要講的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一個軍事用法。在九變篇中就有寫到一段話:「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所謂用兵的原則就是 :不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倖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的準備,嚴陣以待。也不要抱著敵人不會攻擊的僥倖心理,要依靠我方堅不可摧的防禦,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戰勝。所以,將領有五個致命的弱點;堅持死拼硬打,可能招來殺身之禍;臨陣畏縮;可能被俘;性格暴躁易怒;可能受到敵方侮辱而失去理智;過分的潔身自好,可能會因受到敵方侮辱而引發衝動;由於愛護民眾;受不來敵方的擾民行動而不能採取相應的對敵行動。這五點都是將領容易犯的錯,在戰爭中這五點是用兵的災難,會導致軍隊覆滅,將領犧牲,因此一定要認識到這五點危害的嚴重性。
在這一段中孫子就說明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統兵的將領個人的綜合素質情況,在占中中一定據實而為,一定要保證在自己有充分把握的時候再出擊,不要有僥倖的心理,也要保持不可任性而為。另外,作為一個將領要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那怎麼才能看出這個將領的綜合素質情況就要看「必死、必生、忿速、廉潔、愛民」五中情況來決定。如果能避免這五種情況的話,那麼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鎮定自若。
在官渡之戰當時,劉備就趁著曹操和袁紹交戰之時,襲擊許都,但結果卻失敗了。就投靠了荊州的劉表,劉表就把劉備安置在了新野縣內。劉備到達新野後,革新政治,十分的愛戴民眾。當曹操滅了袁紹之後就開始率兵攻打劉備了,且當時的劉備不聽取諸葛亮的勸說,於是在火燒新野之後,便把那些百姓遷到樊城。而曹軍迅速地逼近樊城。諸葛亮這時就說了:「可以速棄樊城,奪取襄陽暫歇」劉備說:「百姓相隨許久,怎麼人心丟棄他們。」之後劉備就帶著這些百姓向著襄陽去了。沒想到的是劉琮降於曹操,劉備又改道前往江陵。但是自己想行進路程卻十分的慢,一天只能走十里,這是自己手底下的眾多將領都勸劉備先暫棄百姓,可劉備堅決不從。
於是在當天晚上就被曹軍追上了,自己的軍隊被打的沒有多少,逃出來一些殘兵敗柳,劉備自己也是被趕來的張飛救了出來。後來劉備就帶領著這些人逃到漢津,而此時曹軍的人還在追趕劉備,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關羽就帶著援軍即使趕來才得以保證安全。後來在諸葛亮的安排下,劉備得到了劉琦的援助,這才算平安了下來。
從這場戰役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因為太愛惜自己的民眾了,不捨得丟棄跟隨自己的百姓,就導致自己落敗。而這也正落入了《孫子兵法》所謂的「五危」的境地。愛民如子,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中,雖然這個舉動很令人欽佩。但是戰爭有戰爭的殘酷性和規律。戰爭中要求軍隊的統帥要有冷靜的頭腦,能夠從戰爭的實際出發,採取符合行動的作戰方法,否則的話只能導致戰爭的失敗。 所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時候必須要捨去一些東西,才能保證自己的一個利益或者安全。俗話說:「有捨才有得」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