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他是東吳第一將,曾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卻被孫權逼死!
簡單聊聊東吳,說到東吳就不得不說一個人——陸遜。
出身名門
陸遜的原名叫做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出身於江東大族。陸遜的祖父、父親都在江東為官,叔父陸績還是大儒,只不過跛腳,32歲就去世了。建安八年,陸遜21歲時,入孫權幕府,長期從事內政工作,僅有討伐山越的帶兵經歷。東吳由於特殊環境,大多數武將都曾打過山越,陸遜初露頭角的戰績並不驕傲。直到他助呂蒙謀取荊州,才算登上了三國大戰的歷史舞台。作為書生出道的陸遜,以參謀身份,協助主帥為東吳立下一大戰功,要知道當時的他才只有36歲。
火燒連營
真正讓陸遜成名的火燒連營擊敗劉備的一戰,在蜀漢的章武元年,劉備為了報吳軍奪荊州還有關羽被殺之仇,親自率領大軍攻吳。當時對上的將領正是吳國的陸遜。劉備大軍兵力強盛,陸遜避其鋒芒,堅守不戰。雙方只能對峙。這一對峙,對劉備軍中就是壓力。因為蜀軍是遠征,補給方面不如陸遜來的輕鬆,而且又不能速戰速決,再加上已經入夏,天氣十分炎熱,蜀軍的士氣逐漸低迷。劉備為了士兵的酷熱,命令士兵在山林中紮營,林中自然比外面要舒爽,但是沒想到就是這一個命令,害死了劉備的幾萬大軍。
由於但是當時正是夏天,萬物都比較枯燥,劉備又在林中紮營,陸遜看準時機,命令士兵一人帶一捆茅草,在蜀軍營壘邊放火邊猛攻。由於紮營的木柵欄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勢瞬間就撩了起來,蜀軍大亂,被陸遜率領的吳軍連破四十多營,可謂是損失慘重。而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也直接令蜀國元氣打傷!
功成卻難身退
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殺得「梟雄」劉備丟盔棄甲的陸遜,244年,陸遜又兼任丞相一職,丞相是吳國的最高文職,陸遜達到了他個人事業的巔峰。從此以後,陸遜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孫權的信任,第二年,陸遜就在「壓力」的逼迫下,鬱鬱而死,時年63歲。至於孫權與陸遜鬧翻的原因,目前比較公認的是,當時太子和魯王的明爭暗鬥,最終導致吳國的大臣分化為對立的兩派,或擁太子,或擁魯王,於是今天這個上疏,明天那個進諫,一時間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勾心鬥角,陰謀在暗中醞釀額,而陸遜是徹頭徹尾支持太子的人,參與了不少鬥爭,這是孫權無法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