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原文】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譯文】

本想長久地歸隱山林,又苦於無錢舉步維艱。

滯留長安不是我心願,心向東林把我師懷念。

黃金像燒柴一般耗盡,壯志隨歲月逐日衰減。

黃昏裡吹來蕭瑟涼風,聽晚蟬聲聲愁緒更添。

【註釋】

遠上人:上人是對僧人的敬稱,遠是法號。事跡未詳。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隱居山林。語出《晉書·謝鯤傳》。

三徑:《三輔決錄》卷一謂「蔣翊歸鄉里,荊棘塞門,捨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後便指歸隱後所住的田園。

東林:指廬山東林寺,這裡借指遠上人所在的寺院。

黃金燃桂盡:《戰國策·楚策三》謂「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這裡喻處境窘困。燃桂:燒貴如桂枝的柴。

聞蟬:聽蟬鳴能引起人悲秋之感。盧思道《聽鳴蟬篇》有「聽鳴蟬,此聽悲無極」。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這首詩作於孟浩然第一次到長安應舉不中、滯留至秋天時,即開元十五年(727)至開元十七年(729)間。科舉考試,在春天舉行,落榜後不離開長安,一般是準備來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沒有這樣的打算。但秋天到來時,他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就寫了這首詩寄給遠方友人遠上人,抒發悲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