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蘇軾被貶湖北黃州後,黃州的徐郡守雖有監督蘇軾的責任,但他認為蘇軾是個人才,因而對他很好,任由他自由自在地往來於附近各地。

有一天,蘇軾在東坡雪堂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塗地獨自返回住地臨皋。他醉醺醺地回到臨皋時,早就半夜三更,夜深人靜了。這時,他戴的帽子也不知丟到哪去了。只見他披頭散髮,歪歪斜斜地走到門前,敲了半天門也沒開。他側耳一聽,聽見家僮鼾聲如雷,睡得正香呢。

於是,蘇軾站在門前,對著夜空,放聲高唱起來:「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第二天早晨,黃州的大街上就傳說蘇軾昨夜唱完《臨江仙》之後,就把帽子掛在江邊樹上,乘坐小舟走掉了。徐郡守得知消息,大驚失色,認為在自己管轄的黃州走失了「罪人」蘇軾是重大失職,還要被追究責任。為了落實這個消息真實與否,徐郡守趕忙到臨皋察看,原來蘇軾還酒醉不醒呢。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於我自己,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餘生。

【註釋】

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闢的游息之所,築雪堂五間。

聽江聲:蘇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 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

營營:周旋、忙碌,內心躁急之狀,形容為利祿竟逐鑽營。

夜闌:夜盡。

縠紋:比喻水波細紋。縠,縐紗。

【賞析】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於謫居黃州時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闋敘事,著意渲染其醉態。寫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後靜立於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聯想。下闋就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幾經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全詞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水乳交融,不假雕飾,語言暢達,格調超逸,頗能體現蘇詞特色。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還在這裡築屋名雪堂。對於經受了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此時是劫後餘生,內心是忿懣而痛苦的。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有時布衣芒屩,出入於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於山水之間,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此詞的創作背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