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節日大全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復松。」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鍾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相關內容: 端午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節日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