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製作材料:糯米(新米最好)、餡料、食鹽、烤過的海苔片(長方形)。 準備工作: 1.將糯米像平常煮米飯一樣煮熟;粽子餡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一些熟食,需切碎的切碎、並和好。 2.將剛煮

還有兩天就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同時我們也將迎來一個小假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麼事實是什麼?古人又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呢?今天本站小編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 宋代詞人文天祥《端午即事》譯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

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後人為紀念他,將此日設為端午節。其實,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

2015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節日之一,是為紀念詩歌之父屈原而設立的一個節日。那麼到底是哪一天呢? 2015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15年端午節: 2015年6月20日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 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譯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競渡歌 唐代: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

◆代表幸福的糯米,裡面藏著代表甜蜜的棗餡,我用貼心的粽子葉把這一切緊緊包在一起,捎去我美好的祝福:平安,健康! ◆無論茶是濃是淡,讓清香永駐心間。無論距離是近是遠,

古代端午節的氣氛在飲食、娛樂和交往當中都有很濃重的體現。飲食不必說了,吃粽子、喝雄黃酒,從先秦到清末,自古皆然,至少在淮河以南是自古皆然(北方人在端午節那天未必吃粽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為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群臣。 《唐會要》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 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 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區的壯族都過端午節。這一天壯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樣的粽子,煮熟後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將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詩人屈原的英靈。有的地方則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

端午節的由來真的是因為屈原嗎?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清兩代民間和宮廷的端午習俗的文章。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