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以漁業捕撈養殖加工為主的生產勞動和海島海港海灘海水海風的生存環境,孕育了京族文化的海洋韻味。可以說,廣西12個民族中,除京族外,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有如此濃郁的海洋文化韻味。
京族文化的海洋韻味首先表現在長期形成的民俗文化上。舊時京族民間宗教為道教、佛教、巫教相混雜而以道教為主,也有少數人信仰天主教。京族「道教」與傳統道教有異,其演譯為「海神崇拜」。
民間習俗活動中有「迎神」,哈節的前一天,村人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遙迎鎮海大王等神至哈亭。
在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中,海裡的神仙、動植物都擬人化了。人物活動也與大海為活動背景和舞台。如動植物童話與寓言《海龍王開大會》、《海白鱔和長頸鶴》、《山攬探海》,以海裡動物反映人情世態的故事《白牛魚的故事》、《鱟的故事》,歷史傳說《三島傳說》,寓言故事《日月分道》,神話故事《鎮海大王》、《珠子降龍》等。
京族的歌謠調有30多種,民歌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生產生存環境的影響,有不少歌曲都與大海相關。如有一首海歌這樣唱道:「潮漲潮退不離海,風吹雲走不離天;大路不斷牛腳印,海上不斷釣魚船。」有一首情歌的歌詞是:「搖船過海搖繩斷,還有幾搖到岸邊;板短搭橋難到岸,望妹伸手過來牽。」獨絃琴是京族獨有的民族樂器,它演秦出來的聲音優雅動聽,似大海的兒女在吟唱。民間故事《獨絃琴的聲音》,有多種傳說,其中有一說法,獨絃琴是由龍宮傳來人間的寶物。
當代京族作家作者群體,其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抒發大海的情懷,講述人與海的恩恩怨怨,歌頌依靠大海生產又與海潮抗爭的京族創業者。如民間歌手、詩人蘇維光的長詩《石花》和一系列短詩等。
京族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也離不開濱海文化生態環境,如「捉活鴨」、「頂頭」、「頂臂」、「頂竿」等。其中「捉活鴨」,就是先將一隻鴨子放進海裡,待鴨子游出一段距離後,參賽者同時撲入海中,競相捉鴨,以先獲者為勝。
總之,海洋文化元素大海、海魚、海風、海岸、海港、海景、海神、漁民、漁業、漁船、大網、鹽田等,無不浸潤於京族文化之中。京族精神生活中的海洋文化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構成了京族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特有的風景線。
相關內容: 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