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獨絃琴,屬彈撥類弦鳴樂器,因獨有一根弦而被世人習稱為獨絃琴。事實上,獨絃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古老樂器。
在50年代初期,京族曾稱為「越族」,巫頭、內心、澫尾三島曾分別建立越族自治鄉。1958年5月1日建立東興各族自治縣(1978年12月25日改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今又改稱防城港市,並升格
「京族哈亭」文化是哪個民族的文化?「哈庭」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每一個民族,不論是大還是小,都會擁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即便是被稱
日常菜餚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家庭飼養的豬雞,也是日常主要肉類來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魚汁,又稱「鯰汁」。是京族民間傳統調味品,以各
京族節日之唱哈節 「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和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唱哈」是京語,即」唱歌」之意。傳說越南陳朝時,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區,以傳授歌舞為名動員京族人民起來反抗
京族神譜初錄 (1)祖靈:民間相信祖宗有靈,各家廳堂的正壁上都設有神台,以供列宗祖靈。這種神台又稱「祖公」,上寫「○(姓)門堂上歷代先遠宗親之位」。有固定的香爐,逢年過節
蘇維光(1930-1998),萬尾島人,京族民間歌手和詩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會員。曾被保送到廣東省民族學院學習。後任中共江平鄉委員會副書記、防城各族自治縣文
京族禁忌同京族社會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並廣泛存在於京族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的各個方面。諸如漁網放在海灘上,忌人從上面跨過;新造而尚未入水的竹筏,忌人坐在上面。 膠新網
「翁村制度」 在京族社會中,有一種「翁村制度」(即長老制),由「翁村」、「翁寬」、「翁記」和「翁模」四種人組成,負責管理村社有關民間的各種事務,它並非鄉村政權。「翁」
信仰多神 京族崇拜多種,民間的神靈崇拜,有的帶有濃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有的受道教、佛教的影響而成;有的則來源於民間的神話傳說。他們所信仰的神,按其供奉場所,可分為「家神
關於越南京族(越族)的來源問題的探究,就要追述到我國的百越民族。因為越南族的祖先是百越中的駱越。瞭解駱越得先看百越。百越分佈在中國東南部和南部,直至越南、老撾、泰國
男子服飾 男性穿的是無領、無扣的袒胸上衣。腰間還束以一條或二條彩色腰帶;有的束至五、六條之多,並以腰帶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幹。由於其衫長過膝,衫叉的裂旗又開得
漁業是京族的傳統產業。在各類漁業生產中,京族主要從事淺海曳網漁業和雜漁業。漁業工具有拉網、塞網、漁箔、刺網,以及用於專門漁獵對象的鯊魚網、南蝦網、海蟄網、鱟網、墨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
京族傳統競技活動多與濱海文化生態環境有關,有「捉活鴨」、「頂頭」、「頂臂」、「頂竿」等。「捉活鴨」通常於節日舉行。比賽開始,先將一隻鴨子放進海裡,待鴨子游出一段距
迎親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儀式,其過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數月,擇定「開容」和接親的日期,用紅紙列單,由媒人送至女家。若女家認為婚期過於急迫,便退回日子
京族傳統的民間舞蹈主要有「跳竹槓」、「跳天燈」、「跳樂」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於民間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方式,具有明顯的娛神或娛人的文化功
京語是京族本民族的語言,與越南語言基本相同,但有大量的漢語藉詞,在語音和語法方面也小有差異。京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集中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江平鎮海邊的巫頭
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間陋的欄柵屋,屬草廬茅舍一類。如今,到處是石條瓦房。每塊石條長75公分,寬25公分,厚20公分。石條砌牆,房高約7米,屋頂蓋瓦,穩固涼爽,可抗颱風。室內
話說京族三島原是一片茫茫大海,水肥魚美,吸引方圓百里之人前來打漁。久而久之,人船穿梭,一時繁忙無比。住在白龍島上的蜈蚣精,知道這事後,便放出話來,過往船隻無論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