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越南京族(越族)的來源問題的探究,就要追述到我國的百越民族。因為越南族的祖先是百越中的駱越。瞭解駱越得先看百越。百越分佈在中國東南部和南部,直至越南、老撾、泰國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
《並蒂蓮》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京島萬尾有個蘇公子,長得氣宇非凡,眉清目秀,他非常的孝順。只可惜他的老父親病逝得早,老母親又不幸得了重病,不能行走,癱瘓在床上。蘇公子
京族除了同漢、壯等民族共同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節日外,哈節(亦稱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 「哈」為京語,有兩種解釋:一是「歌」
京族人對葬禮是非常重視而謹慎從事的。因為他們認為,陰間和陽世是相通的;陰間的亡靈和陽世親眷仍有某種聯繫,搞好葬禮,彼此可平安無事;若搞不好,就會讓亡靈受苦,又給親眷
在50年代初期,京族曾稱為「越族」,巫頭、內心、澫尾三島曾分別建立越族自治鄉。1958年5月1日建立東興各族自治縣(1978年12月25日改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今又改稱防城港市,並升格
京族傳統的民間舞蹈主要有「跳竹槓」、「跳天燈」、「跳樂」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於民間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方式,具有明顯的娛神或娛人的文化功
京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同胞自16世紀左右遷居於中國瀕臨南海的廣西防城縣後,就一直生活在璀璨玉石般的三座島嶼之上。 據說,在五六百年之前,京族漁
京族在遷到江平地區之間已處於封建社會階段,遷來之後,在京、漢族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下,農業漁業生產長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在紅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
京族人的姓名與漢人的姓名基本一樣,子女承用父姓。京族人的姓名一般為三個字,「姓」在前,「名」在後,中間是「墊字」。中間的墊字,男子多用「文」,女子多用「氏」。少數
男子服飾 男性穿的是無領、無扣的袒胸上衣。腰間還束以一條或二條彩色腰帶;有的束至五、六條之多,並以腰帶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幹。由於其衫長過膝,衫叉的裂旗又開得
蝦燈捕蝦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灘裡擺放蝦籠,傍晚時分,在沒有陽光的灰藍冷色調下,在蝦籠裡的上方點上油燈,誘蝦入籠。 京族拉大網是京族捕撈魚蝦的方法,京族三島淺海一帶盛
京族傳統競技活動多與濱海文化生態環境有關,有「捉活鴨」、「頂頭」、「頂臂」、「頂竿」等。「捉活鴨」通常於節日舉行。比賽開始,先將一隻鴨子放進海裡,待鴨子游出一段距
「跳天燈」就是祈求海神保佑的舞蹈。由四個、六個或八個女子表演,他們身穿白色長衫,黑色長褲,頭頂一個碗,上面燃著三枝蠟燭,兩手各拿一隻杯子,杯中也燃著蠟燭,隨著鼓點
漁業是京族的傳統產業。在各類漁業生產中,京族主要從事淺海曳網漁業和雜漁業。漁業工具有拉網、塞網、漁箔、刺網,以及用於專門漁獵對象的鯊魚網、南蝦網、海蟄網、鱟網、墨
話說京族三島原是一片茫茫大海,水肥魚美,吸引方圓百里之人前來打漁。久而久之,人船穿梭,一時繁忙無比。住在白龍島上的蜈蚣精,知道這事後,便放出話來,過往船隻無論大小
京族獨絃琴,屬彈撥類弦鳴樂器,因獨有一根弦而被世人習稱為獨絃琴。事實上,獨絃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古老樂器。
迎親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儀式,其過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數月,擇定「開容」和接親的日期,用紅紙列單,由媒人送至女家。若女家認為婚期過於急迫,便退回日子
異祖共祀制 京族的居住地並不大,人口並不多,但其姓氏卻相當複雜。山心、巫頭、澫尾三島就有30餘個姓,僅山心島就有劉、阮、武、黎、黃、梁、裴、杜、何、李、陳、段、龔、范
日常菜餚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家庭飼養的豬雞,也是日常主要肉類來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魚汁,又稱「鯰汁」。是京族民間傳統調味品,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