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哈亭」文化是哪個民族的文化?「哈庭」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每一個民族,不論是大還是小,都會擁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即便是被稱
京族女服 京族女子穿白色緊身短上衣,無領、對襟,內襯菱形抹胸,配寬鬆長褲,套兩側開高衩的外衣,一般赤腳比較多。 髮式也很特別,她們將頭髮在頭頂正中平分,在腦後梳辮子
異祖共祀制 京族的居住地並不大,人口並不多,但其姓氏卻相當複雜。山心、巫頭、澫尾三島就有30餘個姓,僅山心島就有劉、阮、武、黎、黃、梁、裴、杜、何、李、陳、段、龔、范
京族民間文學的演進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京族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各種矛盾的衝突日益加深。《漁工苦歌》、《十難歌》、《杜光輝的傳說》和以計叔為中
《並蒂蓮》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京島萬尾有個蘇公子,長得氣宇非凡,眉清目秀,他非常的孝順。只可惜他的老父親病逝得早,老母親又不幸得了重病,不能行走,癱瘓在床上。蘇公子
跳竹竿 跳竹竿,是流行在京族民間,以竹竿為器械形式的一種器械舞蹈。 京族的跳竹竿,首先在兩條平行置於地面的長木上橫放八根竹竿,參與者分成四對,由8名男子或女子分坐兩排
石條房 從50年代始,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京族的起居條件發生了根本的改善和變化。這種變化的明顯標誌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條瓦房」的普遍出現。現存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見到
日常菜餚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家庭飼養的豬雞,也是日常主要肉類來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魚汁,又稱「鯰汁」。是京族民間傳統調味品,以各
京族傳統競技活動多與濱海文化生態環境有關,有「捉活鴨」、「頂頭」、「頂臂」、「頂竿」等。「捉活鴨」通常於節日舉行。比賽開始,先將一隻鴨子放進海裡,待鴨子游出一段距
迎親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儀式,其過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數月,擇定「開容」和接親的日期,用紅紙列單,由媒人送至女家。若女家認為婚期過於急迫,便退回日子
漁業是京族的傳統產業。在各類漁業生產中,京族主要從事淺海曳網漁業和雜漁業。漁業工具有拉網、塞網、漁箔、刺網,以及用於專門漁獵對象的鯊魚網、南蝦網、海蟄網、鱟網、墨
京族過去曾稱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稱京族。根據群眾回溯和現有文字材料,京族的祖先從十五世紀開始,就陸續從越南塗山(今越南民主共和國建安省)等地遷到今天的東興各族自治縣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防城縣的巫頭、尾、山心3個島嶼(習稱「京族三島」)。世代以捕魚為生,兼營農業和鹽業。人口11995人(1982年統計)。京語屬漢藏語系,京族人大多
京族先民大約在16世紀初陸續從越南的塗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遷來中國的,最早遷來我國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當時「京族三島」是無人居住的荒涼小島,他們和陸續
「跳天燈」就是祈求海神保佑的舞蹈。由四個、六個或八個女子表演,他們身穿白色長衫,黑色長褲,頭頂一個碗,上面燃著三枝蠟燭,兩手各拿一隻杯子,杯中也燃著蠟燭,隨著鼓點
男子服飾 男性穿的是無領、無扣的袒胸上衣。腰間還束以一條或二條彩色腰帶;有的束至五、六條之多,並以腰帶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幹。由於其衫長過膝,衫叉的裂旗又開得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其餘分佈在譚吉、紅坎、恆望及欽縣。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
京族擁有本民族的文字:喃字,京族的歌謠、諺語、格言、故事傳說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應的歷史文獻資料,而這些文獻資料就是用喃字記載的。 到京族三島采風,我曾經多次拜訪京
蝦燈捕蝦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灘裡擺放蝦籠,傍晚時分,在沒有陽光的灰藍冷色調下,在蝦籠裡的上方點上油燈,誘蝦入籠。 京族拉大網是京族捕撈魚蝦的方法,京族三島淺海一帶盛
關於越南京族(越族)的來源問題的探究,就要追述到我國的百越民族。因為越南族的祖先是百越中的駱越。瞭解駱越得先看百越。百越分佈在中國東南部和南部,直至越南、老撾、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