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一般習慣於日食三餐,早餐比較簡單,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為主食;午餐比較豐富,有飯有菜,主食為麵食,常製成薄餅、花卷或疙瘩、乾糧等食用;晚餐常吃麵條或面片、麵糊糊等。日常菜餚以肉乳製品為多,當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節日食品。
民間有不少以當地土特產為原配料製作的食品,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風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麼、燒麥等,哈力海即蕁麻卷餅,將採集的蕁麻葉曬乾、揉碎,配以適量的生薑、花椒、蔥花等佐料,同青稞面一起煮成粥,然後用烙好的薄餅卷粥食用,沓乎日是白面薄餅;尕仁布是野生胡蘿蔔餡包子;燒麥是油炒麵包子。日常飲料與當地藏族一樣,喜飲茯茶、酥油茶,還特別喜飲用青稞釀成的酩流酒,酩流酒度數較低(約30度左右),清醇綿軟,馨香可口,家家皆能自釀,在釀製時都習慣加一種名為羌活的中藥,飲時味稍帶澀,有散表寒,祛風濕的功效。除酩流酒之外,還有互助白酒,如互助頭曲、互助特曲、互助大曲、青稞液等多種。
土族民族使用的餐、飲具,過去多用銅茶壺、生鐵鍋、木碗等,今已被鋁製品代替,與當地漢族大體相同。
土族許多節日和飲土族「輪子秋」食,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如:過春節時蒸花卷、饅頭,炸油餅、盤散(類似於散子)等;端陽節做涼面、涼粉;中秋節做多層大月餅(類似大饅頭),制做月餅也和製作花卷一樣,各層之間均配以不同的顏色,並且要在最上面的一層作出各種圖案。最大的一個月餅,是賞月時供奉的祭品,屆時還要買些西瓜、水果之類的果品。十月初一吃餃子,臘月初八最喜用豌豆面做「攪團」(稠粥)吃,臘月二十三晚上做白面小餅,還要在小餅上刻出菱形的圖案,並用麥草編一個草馬,專門用來祭灶。
土族淳樸好客,民間有「客來了,福來了」的說法,敬客時,首先要敬酥油茶,並擺上一個「西買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麵盒子)端上一盤大塊肥肉,同時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後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壺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
有的地方還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謂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時也要敬三杯酒,謂之「上馬三杯酒」。飲酒時,有邊飲邊歌之習,以暢飲酣醉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對空彈三下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