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柴》王維所作,使用了哪些特殊手法?

《木蘭柴》王維所作,使用了哪些特殊手法?

《木蘭柴》王維所作,使用了哪些特殊手法?

古代典籍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詩人、畫家,曾擔任尚書右丞,時人稱之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為篤信佛教,後世稱之為「詩佛」。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維所作的《木蘭柴》吧。

對於王維來說,他天生就是一個藝術家。他「六藝」精通,其音樂、繪畫、詩歌,等等,皆造詣極其深厚。可惜他在思想上「誤入歧途」,老是想進入官場。或許,在那個時代,仕途是必須的出人頭地的唯一。不然,輞川別墅,可怎麼才能蓋起來?

所以,通過王維,也變相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詩人如果想要得到幸福的生活,諸事順利,最起碼的第一步,還是需要有物質保障的;否則,難免像陶淵明那樣去向人「乞食」。把半官半隱的王維與陶淵明放在一起,兩相對比之後,就會發現王維的日子過得簡直不要太舒服,完全就是現在的我們所夢寐以求的。

唐玄宗天寶三載(公元744年),王維從宋之問的手中買下輞川山谷,並在原來輞川山莊的基礎上大興土木,營造出來大量園林別墅。王維如此大張旗鼓是為了什麼呢?首先是因為他的母親大人。王維從小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王維建此別墅,就是專門用作母親修行禮佛的地方。

王維的詩作之中,往往充滿了濃郁的禪意,因此被後人稱作「詩佛」。或許如此緣故,他的思想理念裡面,常常便包含著濃厚的匿世之觀。在其修建輞川別墅之時,便藏有另外打算,就是一個方便,使其能夠成為自己的隱居之地。王維一生都存有避世的念頭,可惜其終生卻都戴著官身,無論如何是避不開的。

輞川別墅建好之後,王維便過上了半官半隱的自在生活。說到輞川,有一個人無論如何也忘不了,他便是王維的詩友、道友和酒友,秀才裴迪。兩個人常常得意山水之間,每每都有詩歌唱和。王維因此起意成集,名為《輞川集》,裡面錄取兩個人五言絕句各自二十首,也算詩壇一樁佳話。

《木蘭柴》

【唐】王維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本詩《木蘭柴》便是出自於此詩集之中。據王維《輞川集》序所載:「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裡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圍繞著輞川別墅周邊,共有二十處風景絕美之地,所以王維便和裴迪每每遊玩一地,便賦詩一首記之。

詩題「木蘭柴」,其中的木蘭,本為落葉喬木,花開朵大艷麗,顏色內白外紫。柴此處讀作zhai,通「寨」,意為防守的柵欄籬障。木蘭柴,木蘭林立而成柵欄狀。於此,既作為地名而存在,亦屬一道現實裡面的靚麗風景,更作為詩人理想國度裡的一個喻意,從而堅實地浮現在詩句之中,鮮活靈動。

首句「秋山斂余照」,字句精煉,直接點明季節和時辰。季節:秋天;時辰:傍晚。抬目遠望,秋天的山峰,靜默無聲,悄悄地開始收攏著夕陽落下的最後餘暉。隨著詩人的描繪,我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充滿了濃墨重彩般的畫圖。不過,這一切都只是作為一種背景,等待著詩人接下來的繼續刻畫。

次句「飛鳥逐前侶」,如果前面只是一種遼遠的靜寂的話,那麼在這裡,詩人開始慢慢地添加上一絲絲靈動。這絲絲靈動是什麼呢?便是暮色裡的歸鳥。西天晚照,秋空肅穆,成雙成對的鳥兒,相互地追逐著嬉戲著,倏而在前,倏而在後,輕快地飛向自己的巢穴。前靜後動,一動一靜之間,使平凡的景色從而顯現得非常具有神魂起來。

三句「彩翠時分明」,層巒疊嶂,落日餘暉,秋天的樹木,在晚霞金色光線的映射之下,顯得愈加層次分明。對於這句詩,如果我們仔細地思量思量,便能夠輕易地發現,它其實是直接上承於首句的。正是因為前面有夕陽斜照,所以才能在絢麗的光芒籠罩中,把秋天山林的色彩斑斕給鮮明地呈現。首句是因,此句是果,前因後果,亦是清晰無比。

尾句「夕嵐無處所」,夕嵐,傍晚山林裡飄蕩著的霧氣;無處所,飄忽不定,難以捉摸。末尾這一句,在承接關係之上,也是間隔性質的,它延伸續寫的其實在第二句。可以理解為山間霧氣使人無法理會,飛鳥追逐著沒入山間嵐氣之中;但這些僅僅是一種字面上的表象,其實質更多地表現應該是指向詩人的自我內心,是一種情緒之上的捉摸不定。

詩人在本詩中,使用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手法,看上去讓詩句之間的關係有些顯得不怎麼合理,缺乏詩句描繪時候的連續性,然而正是如此,卻能夠更好地再現詩人內心之中,那種難以敘寫出來的縹緲之情感。此處,秋山、飛鳥、彩翠和夕嵐,都成為詩人精心調用的背景形象,只為突出詩歌最後三字「無處所」。這或許涉及到我們所有人的困惑,而這種困惑正是來自於生命的基因深處,來自於那個永恆的哲學之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然而,我們終究無法回答,無法得到答案。

相關內容: 王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