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良是隋末唐初時期詩人,字號、生卒年均不詳,隋朝時期曾擔任軍事統帥楊素的記室。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陳子良所作的《詠雪》,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古典哲學向來講究「天人合一」,提倡把自身融入自然,從而求得內心的寧靜,和精神上的安謐。在這一點之上,不得不說,現代人對於自身與自然相處關係之上的處理方法,完全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大倒退。
華夏人的一生必然受到兩種中國古典哲學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是道家,一是儒家。所以,不管你文化水平的高低如何,大都在潛意識裡具有以上兩種思想。正因如此,中國人的行為表現在外,其實是比較矛盾的。可以這麼認為:水火兩重特性,在中國人的基因裡很好地得到了統一。
那麼,在中國傳統古典詩歌裡,一樣會因為這種種思想上的衝突,而展現出來與眾不同的詩歌韻味。比如寫景詩,紀游詩,詠物詩,等等,在古代詩歌作品裡,大概率是佔有上風的,畢竟「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等,是作詩必須掌握的藝術技巧。
《詠雪》
【唐】陳子良
光映妝樓月,花承歌扇風。
欲妒梅將柳,故落早春中。
《詠雪》,又名《詠春雪》,作者陳子良,唐朝詩人。他是一名自隋入唐的官員,曾追隨隋朝權臣楊素,後和蕭德言、庾抱為太子李建成東宮學士。《全唐詩》錄其詩十三首,其中有句子,如「長榆落照盡,高柳暮蟬吟」、「嶺雲蓋道轉,巖花映綬開」,顯得比較清新耐讀。
首句「光映妝樓月」,著眼點在於一個「光」字。想來,詩人出門看雪,入目雪光刺眼,引得他開始尋找探索。光從何來?此處,詩人給出了答案。當抬頭望天,清寂的宇宙,因為下雪的緣故,當然是淒涼又冰冷的。一輪月亮,懸掛在樓角,散發著幽幽的清光。
詩人在這裡,從視界落筆開始繪劃,目光到處,皆是世界所在。而這個世界,因為雪落而變得光鮮起來。銀裝素裹,玉樹瓊枝,到處一片玉雕銀飾的天地。再加上冷月高懸,整個世界愈加顯得淒清與寂寥。曾經高傲的月亮,於是成為了最佳的裝飾物。
次句「花承歌扇風」,仍然著眼於所見,開始直接描寫雪花,切合詩題。歌扇,歌舞者所用之扇。南北朝文學家庾信,其《春賦》中有:「月入歌扇,花承節鼓。」我們當然可以想像一下,雪花漫天飛舞,是因為風之緣故。此處,詩人便展開想像,風又是哪裡來的呢?原來,來自於舞者扇底。
如果這般遐想,或許有些狹窄。詩人想要表現的不僅僅是雪花因何而飛,也不光想追問其因何而舞,更想告訴大家雪花之舞,它展現出來的美麗,一點兒也不比人間舞者差多少,甚至更有幾分過之。這是自然之舞,是天堂的精靈兒飄落於塵世的湮沒之旅,在幾許縹緲中帶上諸多悲涼。
末尾兩句「欲妒梅將柳,故落早春中」,就有幾分意思了。雪花為什麼要在早春降落?原來是藏在內心裡的妒忌因素在作怪。梅花和柳樹,一個不畏嚴寒綻放,一個不懼冷酷萌芽。在詩人的筆下,雪花成為一個善妒的人,瞬息之間情感豐富起來。
綜觀此詩,在前半段,詩人下氣力去刻畫春雪,極其逼真地描摹出其外在形象。至最後兩句,詩人則巧妙使用比擬手法,把早春之雪的內在情感,完美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使人可以欣賞到春雪與眾不同的神韻,從而帶給我們一種特別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