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柯詞》是一部清代詞別集。張惠言著。有嘉慶二年(1797)刊金應珪序本 《茗柯立山詞》、嘉慶、道光間刊《張皋文箋易詮全集》本、道光三年(1823)楊紹文輯《受經堂匯稿》本、光緒八年(1882)張壽榮輯《花雨樓叢抄》本、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排印本、民國二十六年上海開明書店《清名家詞》陳乃乾輯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黃立新校點 《茗柯文編》,包括文4編共5卷、文補編2卷、文外編2卷、《茗柯詞》1卷,附錄鮑桂星、楊紹文、阮元、曾國藩、陳善五序。該校點本以 《受經堂匯稿》本為底本,詞集部分校以 《茗柯立山詞》本與《張皋文箋易詮全集》本,是目前最完備的本子。
張惠言 (1761-1802),原名一鳴,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他是清代著名經學家和文學家,在散文方面受桐城派影響,與同裡惲敬、李兆洛等創立陽湖派古文;在詞學方面,他是常州詞派代表作家。著有《周易虞氏義》、《虞氏消息》、《周易鄭荀義》等經學著作,《茗柯詞》、《茗柯文編》是他的文學著作,此外還編有 《詞選》、《七十家賦抄》、《劉海峰文抄》等。
《茗柯詞》1卷,收詞46首,多抒寫江南鄉思、戀情別緒以及山川景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常州詞派欲挽浙派詞人追求形式的頹風,強調詞的比興寄托,主張 「緣情造端」與「意內而言外」的創作宗旨。張惠言詞創作雖傳世不多,但格調較高,創作態度嚴肅,興寄深遠,語言清麗含蓄,委婉動人,有一定的鑒賞價值。如《木蘭花慢 ·楊花》一詞:「盡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正風避重簾,雨回深幕,雲護輕幡。尋他一春伴侶,只斷紅、相識夕陽間。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疏狂情性,算淒涼耐得到春闌。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雲山。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此詞與宋代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一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蘇軾詞對楊花較多客觀的描寫,此詞則融入較多作者主觀的情懷,因而對淒清飄零的人生的感慨也就更多一些,反映出常州詞派的一大特點。其他如《水調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5首、《風流子·出關見桃花》、《木蘭花慢 ·游絲》、《齊天樂 ·六月聞蛩》等作品,也無不體現著作者「興於微言,以相感動」(《詞選序》)的主張。張惠言的一些作品極意追求興寄,流於晦澀;此外,他的詞取材過狹,也是一個缺點。
對於張惠言詞的評價,洪亮吉說:「張皋文詞,如鄧尉探梅,冷香滿袖。」(《詞征》卷6)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5說: 「皋文《水調歌頭》五章,既沈鬱,又疏快,最是高境。」譚獻《篋中詞》卷3說張惠言: 「胸襟學問,醞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 可見他在詞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