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藏語意為居住在門隅地方的人,門巴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林業和狩獵。生產石鍋、木碗、籐器、竹器等。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多通曉藏語,並通用藏文。門巴族男女均穿紅色或褐色氆氌長袍,頭戴褐頂桔黃邊、前部留有缺口的小帽或黑粗毛氈帽。婦女喜戴手鐲、耳環等裝飾品,男子腰間都掛一把砍刀。男女均喜好喝以蕎麥、雞爪谷為主釀造的黃酒。
唐書《吐蕃傳》上說,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第一次見面就使松贊干布感到很是難堪。因為文成公主和唐朝送親官員,包括公主的男女隨員,一個個穿綢著緞,衣飾華麗,輕柔綿軟,顏色鮮麗。
而松贊干布和他的大臣親貴們,一律是羊皮袍子,又笨重,又粗糙。也說是這個時候起,松贊干布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服裝,「自褫氈罽襲紈綃,為華風。」他的后妃臣屬們也紛紛改裝,穿著中原出產的綾羅綢緞,這是吐蕃上層服裝方面的一個大變革。
吐蕃時期,雖然沒有明確的氆氌織造方面的記載,不過我認為藏地羊毛非常豐富,手工業又相當發達,加上唐蕃之間經濟技術的頻繁交流,早期形態的氆氌可能已經出現。還是《唐書·吐蕃傳》上說的,公元821年,唐朝大理卿劉元鼎作為會盟使,在山南瓊結的營帳裡會見了藏王熱巴堅,親眼看到他「身披素福,結朝霞帽首,佩金鏤劍。」
根據《辭海》解釋,「揭」是獸毛製成的粗糙毛市。聯繫到松贊干布「自褫氈罽」的「罽」,辭海上也解釋為一種毛織品。這些是吐蕃有了粗製毛織品的證明。
相關內容: 門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