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 門巴族都藏一種叫「拔爾甲」的小帽。這種小帽是褐色圓頂、桔黃色帽邊,前部都有一個缺口,精巧別緻、醒目美觀。 門隅門巴族的帽子是別具特色的,不論是男還是女都是一樣
門巴族的節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是宗教節日,一類是歲時年節。宗教節日主要在曲科節、薩嘎達瓦節、主巴大法會、達旺大法會,歲時年節主要有門巴族新年。曲科節:在每年的六
門巴族是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確認的一個少數民族。所謂「門」即指門隅地方;「巴」藏語指人。「門巴」便是門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區門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脫縣和林芝縣排龍門巴族鄉
西藏門巴族聚居於喜瑪拉雅山脈南坡的門隅地區,因山高谷深,道路艱險,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甚少。歷史上被宗教徒稱為「培域吉莫穹」,意為「隱秘的樂園」。還有一部分門巴族
門巴族節日 曲科節 在每年的六月莊稼成熟時舉行。過節時人們聚集起來,舉行隆重的朝拜儀式,然後在喇嘛和扎巴的帶領下,背經書舉經幡,圍繞村莊和莊稼地轉一周,祈求神靈保佑
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過去,大多數地區門巴族使用藏文,解放以後,逐漸改用漢文。門巴族說兩種不同的語言。分佈在錯那縣勒布區和墨脫縣德興區文浪鄉以及門達旺地
關於木碗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 藏區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門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將泥碗摔碎了。聰明的木匠臨時加工了一隻大木勺使用。後來,人們
奇異的宗教 門巴人既崇信跳神送鬼的原始宗教,又信仰藏傳佛教。門巴人認為,人的衣食住行,生與死,生產的豐欠和禽畜的興衰都與鬼神有著密切的聯繫,眾多的鬼神都在影響著他們
在西藏東南部,有一片叫做門隅的地方。門隅地處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氣候溫和,樹木蔥籠,流泉飛瀑,江湖密佈,終年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在這塊神奇而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我
「門巴戲」從起源到形成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據史料記載,「門巴戲」產生於西藏藏傳佛教五世達賴時期。當時,門隅地方有一處叫「隅松沙定」的村莊,那裡有一位名叫洛追加措
喪葬:門巴族的喪葬表現出多樣性與複雜性的特點,就葬式看,有土葬、水葬、火葬、天葬和崖葬,還有屋頂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復合葬。其喪葬過程更是禮儀
自14世紀竹巴噶舉派確立了對門巴地區的統治後,封建農奴制度的生產方式逐漸滲入門巴族社會。藏族統治者對門巴族人民實行長期的封建統治。門巴族人民在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
自14世紀竹巴噶舉派確立了對門巴地區的統治後,封建農奴制度的生產方式逐漸滲入門巴族社會。藏族統治者對門巴族人民實行長期的封建統治。門巴族人民在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
世界之顛的喜馬拉雅山脈,曾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整個山系山勢高峻,群峰林立,綿延2400多公里,橫亙在西藏的南緣,成為雪域高原的天然屏障。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的東端是珞渝地區,
門巴族與藏族關係密切,生活習俗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同時又具自身特色。門巴族的服飾多採用氆氌為原料。氆氌是藏族製作衣服和坐墊的一種羊毛織品,種類多樣,色彩艷麗,是門
倉央嘉措(1683~?),西藏六世達賴喇嘛,是西藏歷史上很有才華的一位詩人。出生於藏南門隅之宇松的一個農民家庭,6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他只在和母親艱難度日。1697年,倉央嘉措被第
酒歌酒歌「羌諧」也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門巴民歌,相傳最早由一位叫拉布熱的歌手所創。據說拉布熱一生唱歌,其歌聲帶給人們生的嚮往和美的感受,後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文字。多通曉藏語,通用藏文。信奉喇嘛教,在一些地區信奉原始巫教。門巴族
門巴人下毒的習俗也不是全部的族人都會,它僅限與女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會,它僅限於有某種信仰的女性,但是她們不是對所有外來人都下毒,僅限於一個一定的時間段內才
門巴族,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錯那縣以南的門隅地區,其餘居住在墨脫、林芝等縣。人口共5萬餘人,其中分佈在我國實際控制區以內的僅有74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