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背著銅鼓,扛著鋤頭犁耙成群結隊地去逃荒,可是到廣東和廣西都沒有辦法安定下來,搬到哪裡都不合心。大夥兒正在發愁的時候,天上飛來了一群諾仙術
關於水族馬尾繡的歷史,相關資料上不見記載,但這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
「霞」是水神,也稱「霞神」,是水族崇奉的雨水神,是水族遷徙及從事稻作的見證神。其形體原本是一塊石頭,或像人形,或像豬首,為此,霞節也稱「母豬霞」。傳說它有人性神性
「水書」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將它稱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
水族民居的底層作為飼養牲畜、家畜、家務勞作、存放傢俱什物之用。有牛豬圈、雞籠、灶房、碓等。 居住層從平面組合來看,不外乎有五個基本單元素,即樓梯、堂屋、臥室、走廊、
水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總人口近30萬,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龍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縣。 每年農曆清明節後的第一個卯日,是都勻市內外(即基場、陽和、奉合
過端的由來,據傳說講,古時兄弟3人分家後,散居各地,關山的阻隔使他們平日不能見面。於是,兄弟們相約在割完稻穀的閒暇的日子,彼此串親,以示慶祝豐收和不忘手足之情。因為
卯節,又稱「歌節」。水族民間節日。流行於貴族三者和獨山縣部分村寨。每年水歷九、十月(家歷五、六月)擇一卯日舉行。當天,青年男女打著傘,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遊玩
水族實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漢文化傳播輸入之後,才出現姓氏,但同一姓氏並不一定是同血緣關係。因此個別地區雖出現同姓通婚現象,但依然格守「同宗
在17種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水族便是其中之一,水族的古老文字稱為水書,水書是勤勞智慧的水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創造的一種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
水族卯節又稱「歌節」,是水族獨有的民間節日,因其古老而神秘又被稱之為「東方情人節」。水族卯節流行於一部分不過端節的水族生活地區,節期為四天,按古老的遺俗以水歷九、
水族遠古神話是水族先民探尋自然奧秘的形象記錄。在遠古時期,「原始人的生活很簡單,卻喜歡去攻擊那些巨大的問題,例如天地緣何而始,人類從何而來,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他
水族「敬霞節」的簡介 敬霞節,「霞」是水語「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種具體體現,主要在三都縣九阡地區及其毗連地區過此
水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節日繁多且各具特色,幾乎每個節日都有其美麗的傳說。最為隆重的民間節慶當數端節。水族端節又稱「借端」或「借瓜」,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水族人濃厚的祖先崇拜觀念,使他們格外注重喪葬儀禮,並在喪葬過程中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原始信仰習俗。 水族的喪葬過程比較複雜繁紛,其主要程序包括報喪、入殮、擇吉、安葬、立
傳說之一,水族文字是一位名叫陸鐸公(音譯公六奪或拱陸鐸)的先祖創立的。他花了6年的時間創製了水族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滿一屋子。後來,因陸鐸公利用水族
樓梯既是溝通上下層的交通手段,也是民居入口的標誌。堂屋占平面面積的比重最大,是民居的中心。它直接樓梯相連,是通往臥室、客廳的必經之地。堂物設有祖宗牌位,祭祀神壇,
水族端節的簡介 水族端節(水年)是水族人民辭舊迎新、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和預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滿的傳統節日。水族端節,水語稱為「借端」。「端」,意為「歲首」或「新年」;「借
水族端節概述 流行區域: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和散居在毗鄰荔波、獨山、都勻及黔東南苗族侗族纂台州榕江、雷山等縣市多數水族地區 舉辦時段:水歷十二
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他們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相反,他們喜歡色彩淺淡素雅,認為這才是美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