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人濃厚的祖先崇拜觀念,使他們格外注重喪葬儀禮,並在喪葬過程中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原始信仰習俗。水族的喪葬過程比較複雜繁紛,其主要程序包括報喪、入殮、擇吉、安葬、立
卯節 水語稱「借卯」。只是三都縣九阡地區和與之相臨的荔波縣部分地區水族人過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日子選在插秧結束之後的水歷九、十月(陰曆五、六月)的卯日,並以辛卯日
水族的卯節古老的而神秘被成為「東方情人節」。水族卯節流行於一部分不過端節的水族生活地區,節期為四天,按古老的遺俗以水歷九、十月(農曆五、六月)的卯日開始,按不同地區
過端的由來,據傳說講,古時兄弟3人分家後,散居各地,關山的阻隔使他們平日不能見面。於是,兄弟們相約在割完稻穀的閒暇的日子,彼此串親,以示慶祝豐收和不忘手足之情。因為
建築水族居住區處於亞熱帶,多雨潮濕,加之樹林茂密,豺狼虎豹野豬經常出沒其間。水族居住「干欄」住宅,正可避免地面潮濕和野獸的侵害。水族木樓,一般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整
水書 水書直接或間接地記錄了水族先民和至今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仍被廣泛應用於天文曆法、生產、防衛、營造、婚喪、生育、祭祀、出行等等,也要依照水書的規定擇吉避凶。 端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愛糯食,此外,水族還種植一些小麥、包谷、小米、紅稗、紅薯及飯豆等雜糧作輔助糧。水族農民不善種菜,因而蔬菜品種比較單調,青菜、廣菜及大葉韭菜是最
水族民居的底層作為飼養牲畜、家畜、家務勞作、存放傢俱什物之用。有牛豬圈、雞籠、灶房、碓等。 居住層從平面組合來看,不外乎有五個基本單元素,即樓梯、堂屋、臥室、走廊、
水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總人口近30萬,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龍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縣。 每年農曆清明節後的第一個卯日,是都勻市內外(即基場、陽和、奉合
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裡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立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繡青布鞋。水族男裝從20世紀40年代起
水族人濃厚的祖先崇拜觀念,使他們格外注重喪葬儀禮,並在喪葬過程中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原始信仰習俗。 水族的喪葬過程比較複雜繁紛,其主要程序包括報喪、入殮、擇吉、安葬、立
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貴州的荔波、獨山、都勻、榕江、從江等縣及廣西的融安、南丹、環江、河池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水族人口數
洞房對歌:水家人的習俗,新娘出閣不興拜堂,也不准鬧洞房。但當晚男方青年歌手們可以找女方陪娘對歌。對歌時,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裡面唱,一裡一外,
在17種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水族便是其中之一,水族的古老文字稱為水書,水書是勤勞智慧的水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創造的一種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
「水書」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將它稱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
「斗角舞」是表現兩條牛斗角的民間舞蹈,流傳於貴州都柳江上游三都一帶水族居住區。牛是農民不會說話的忠實朋友,過去,牛是農耕勞動的重要生產工具。因此,千古以來,農耕民
水族「敬霞節」的簡介 敬霞節,「霞」是水語「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種具體體現,主要在三都縣九阡地區及其毗連地區過此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愛糯食,此外,水族還種植一些小麥、包谷、小米、紅稗、紅薯及飯豆等雜糧作輔助糧。糯米飯是節慶主食,也用於祭祀,故又戲稱「鬼米」。水族農民不善種菜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製,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繡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陳花帶,包頭
擇日 水族青年男女結婚要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然後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去較豐富的聘禮。聘禮中選擇吉日,然後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去較豐富的聘禮。 嫁妝 聘禮中除現金外,一般還有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