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公兵法》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李衛公兵法》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李衛公兵法》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歷史小故事

《李衛公兵法》是中國古代一部兵書。題唐李靖撰。全稱《大唐衛公李靖兵法》,又名 《衛公兵法》。該書北宋初年尚有單行本,後散佚。宋神宗熙寧年間詔令樞密院曰: 「唐 《李靖兵法》,世無全書,雜見 《通典》,離析訛舛,又官號名物與今稱謂不同,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樞密院檢詳官與王震、曾攸、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類解釋,令今可行。」(《四朝國史·兵志》)但當時並未見編成傳世。至清人汪宗沂才採摘 《通典》、《太平御覽》、杜牧《孫子注》、《武經總要》、《武編》等書中所引《衛公兵法》逸文,參互輯條成帙。今有清光緒二十(1894)年桐廬袁昶漸西村合刊本、《汪氏兵學三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及清抄本等。台灣聯亞出版社1981年曾予出版。

李靖(571—649),字藥師,唐京兆三原(今屬陝西)人。為隋朝名將韓擒虎之甥。曾任隋朝下級官吏。唐初,從李世民四處征戰,討王世充、破突厥、俘頡利可汗、擊吐浴渾,還鎮壓過輔公祏起義。戰功卓著,官至行軍大總管,刑部尚書等職,封衛國公。其人「姿貌魁秀、通書」,尤善軍事謀略。「其舅韓擒虎每與論兵,輒歎曰: 『可與語孫、吳者,非斯人尚誰哉』」(《新唐書·李靖傳》)。還曾著有《李衛公望江南》、《六軍鏡》、《玉帳經》、《兵家心書》、《兵鈐新書》等兵書多種,今大都不存。另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書,記錄了其與李世民討論軍事問題的言論,至今尚存。汪宗沂、李仲伊,亦號弢廬處士,清末歙縣(今屬安徽)人。光緒時進士。曾在山西做過知縣。研精禮經,洞悉樂呂,有《周易學統》、《尚書今古文輯佚》、《孟子釋疑》、《三家兵法》、《三湘兵法》等著作。

《李衛公兵法》輯本分上、中、下3卷。計約2萬餘字。捲上《將務兵謀》主要論述將略、治軍、決勝之策;卷中《部伍營陣》主要論述教練、束伍、佈陣之法;卷下《攻守戰具》主要論述武器、裝備、工事之制。三個部分又互有聯繫,從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等方面,闡述作者的軍事思想。汪宗沂輯本還將各種逸文之不同,用小字加以注出,以見互異,幫助讀者瞭解原文。有的註解還加上汪宗沂自己的評論。由於輯本並非原書,《李衛公兵法》原本的體例,字數今已不詳,內容當亦不止於此。

就今輯本內容而言,該書重視將帥在指導戰爭中的核心作用,將才又是關鍵。「夫決勝之策者,在乎察將之才。」將領應能 「明察而眾和,謀深而慮遠;審於天時,稽乎人理」; 卻不能 「勇而輕死,貪而好利,仁而不忍,智而心怯,信而喜信人,廉潔而愛人,慢而心緩,剛毅自用,懦志多疑,急而心速」。在作戰指導上,該書主張不打無準備之仗、戰則必勝。「若兵無先備,則不應卒。卒不應則失於機,失於機則後於事,後於事則不制勝而軍覆矣。」備戰須先料敵,「料敵者,料其彼我之形,定乎得失之計,始可出兵而決勝負矣。」書中多處引述古代兵家名言及諸子論兵語錄、又加以發揮。如引 《呂氏春秋》云: 「凡兵者,欲爭捷,所以一決取勝不可久而用之。」接著又分析說: 「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敵將多謀,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頗具辯證觀點。書中還記載了唐代軍法多條,對唐代軍隊編制、陣形、信號指揮、行營駐紮、烽燧馬鋪、探報游奕等論述較為詳備。另外,對各種武器,裝備的製造、規格一一存錄,還將戰鬥工事修建、築城之法,從修築的尺寸大小到計算工時人力列舉甚細。

《李衛公兵法》保留了許多唐代軍事資料,素為兵家所注重。李筌《太白陰經》、曾公亮等《武經總要》及唐順之 《武編》等書均引述 《李衛公兵法》語句甚多。尤其是《太白陰經》,以致有人目之為抄襲、偽托。今輯本雖非《李衛公兵法》之全文,但對於研究古代軍事史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