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不斷·大魚》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撥不斷·大魚》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撥不斷·大魚》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原文】

勝神鰲,夯風濤,脊樑上輕負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註釋】

神鰲:《列子·湯問》記載了在渤海之東有蓬萊等五座仙山,隨波濤上下往還。天帝擔心它們流失,遂命十五隻巨鰲分班輪流頂住。此處喻力大。

夯:本意為砸地的意思,此處可理解為與風濤搏鬥。

負:背、馱。

【譯文】

力氣之大勝過那夯風濤的神鰲,脊背上輕鬆地背負著蓬萊島。在夕陽萬里、無所遮攔的開闊視野下,卻只能見到它高聳的華美脊背,想要翻身,可恨的是東洋太小了。姜太公怎麼釣呢?

【創作背景】

王和卿生卒年不詳,此曲的創作時間也難以確證,只能根據王和卿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推定此曲當作於元代初年。而作者在世時聲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作此曲時有借魚自比、借魚托志之意。

【作者簡介】

王和卿, 金末元初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約與關漢卿同時而先關而卒。鍾嗣成《錄鬼簿》列其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稱「散人」。陶宗儀《輟耕錄》謂其「與關漢卿友,常以譏謔加之」。散曲風格滑稽佻達。《全元散曲》錄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數二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