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本站小編帶來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沈香》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蘇幕遮
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歷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詩詞賞析】
這首《蘇幕遮》寫他在一個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鄉情緒。
「燎沉香,消溽暑」兩句,點明季節。「沉香」是一種香料,「溽[ru]暑。突出天氣的潮濕悶熱,也暗表心境的抑鬱。詞人在房間內燃起沉香,以安神清心。由「燎」「消」二字,我們可約略猜出作者昨夜睡得並不安穩。這兩句為下句暗埋伏筆。「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兩句,以聲寫靜,是為轉筆寫戶外景象的過渡。忽然聽到窗前簷頭的鳥語。幾聲婉轉的鳥鳴點破了清晨的寂靜,也將恍恍惚惚的我叫醒了。。「窺」字下得極妙,其實是講人的視線因鳥雀之鳴囀而轉移到簷下,即「侵曉(即「拂曉」)窺鳥雀呼晴、簷語」。但一旦「窺」字移位到鳥雀之後,則鳥的多情歡暢之態就淋漓於眼前了:彷彿那鳥雀亦通了人情,迫不及待地要把新晴的消息告訴詞人。就這樣,詞人在那悅耳的鳥鳴聲的牽引中,鬱悶的心房洞開,明媚的陽光溢滿。以鳥之歡愉寫人之欣喜,情意更渾厚一些。
簷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邊。呈現在面前的是多麼清麗的景色啊!「葉上初陽乾宿雨」以下三句,寫荷塘景色。那一片片象傘蓋似的荷葉上,昨夜留下的雨珠(宿雨)就要被初升的太陽(初陽)曬乾了。,「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這是一幅別開生面的夏日風荷圖:經夜驟雨,池塘水漲,清波粼粼;田田荷葉,光潔瑩潤;涼風過處,遠望去,盞盞荷花,亭亭玉立,如明眸,似皓齒,風姿綽約。這兩句靜動相生,形神兼備。一個「舉」字更突出了夏荷的蓬勃生機與秀拔姿態。難怪王國維稱之為「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人間詞話》) 詞的上片就是把這樣一幅夏日晨景圖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只用了二十幾個字,真是既富於表現力,又十分簡潔。
下片一開頭就轉入抒情:「故鄉遙,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鄉來了,而故鄉那麼遙遠,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兩句說:我本是南方吳地人,卻長期在北方做官。「吳門」指蘇州,這裡用來代指南方。「長安」在這裡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長安旅」是說自己長期客居在京城做官。
明明是作者長期客居,思念家鄉,可是他偏偏不說自己,而是從家鄉的朋友著筆,說「五月漁郎相憶否?」舊歷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詞人寫這首詞的季節。「漁郎」,這裡指從前跟作者一起釣魚或打魚的朋友,不知你們還想念我嗎?這裡還含有作者在想念這些朋友的意思,這個意思通過「相憶」的「相」字透露出來。
作者怎麼想念呢?「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於是,這個夏日清晨,風送縷縷荷香中,他不禁做起了白日夢:劃著一葉輕舟,向江南去;那長著荷花的水邊,是我久違的家鄉。由實情而入虛境,以虛境來顯真意,這就使詞作更雋永。「五月漁郎相憶否」,這一問句用得別緻,不說自己思鄉戀舊,而問漁郎是否思念自己,從對面入筆,更襯托出詞人懷鄉的深切。「芙蓉浦」三字,照應了上片所寫的荷景,以虛接實,曲折含蓄,可見結構之完密。
總之,這首小詞寫景逼真,狀物工致;層次清晰,境界清朗;抒情真摯,情調宛轉;造語清麗,意味雋永,「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清周濟《宋四家詞選》)。
相關內容: 周邦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