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生於1056年,少時散漫但極為好學,後來成為太學的生員,一生為官多年,長期在外宦游,不過總的來說仕途是在上升的。
周邦彥畫像
神宗時期,周邦彥給皇帝獻上了一篇稱讚王安石變法的《汴都賦》,從而名揚天下,並被提拔為太學的老師,不久開始被調任到外地,任過廬州教授,做過溧水縣的知府。後來,周邦彥被皇帝召回成為一名京官,然後又到各處擔任知府。等到徽宗即位,他做了大晟府的提舉,即音樂機關的管事。最後,他因為和蔡京的同堂交往過密而晚節不保,於1121年去世,享年66歲。
從他任職大晟府就可知,周邦彥精通音律,他的確自己作曲、填詞。所以,他除了是一個詞人,也是一個音樂家。周邦彥創作了不少新詞的曲調,比如《瑣窗寒》,《瑞龍吟》,《花范》等這些詞牌,都是他創作的調。因此,他的詞也十分強調格律,所以他被後世稱為是格律詞的創始人,他的作品也長期被尊為婉約詞的正宗。而這一點,使周邦彥有一個美稱「詞中老杜」,「詩聖」杜甫在格律上就要求煉字精到、對仗工整,周邦彥也是如此。
周邦彥的詞大多寫閨情、羈旅,或者是在詠物。因為題材相對集中,其他主題較少,所以周邦彥被王國維說是「創意之詞少創調之詞多」,但他還是不失為第一流的詞人。
柳永與周邦彥之間有關係嗎
柳永和周邦彥都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時常被並稱,兩人都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長在詞中寫情。但是,每一個偉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這兩人都可以說是自成一家,所以區別也很多。
柳永畫像
論柳永和周邦彥的區別,得從他們的生活年代開始。柳永生於北宋前期,而周邦彥是北宋末年,因此他們詞作的風格是深受自己所處時代的影響。柳永的詞是繼承發揚唐五代時期的特點,偏向俗,格調也十分自由通俗不會去刻意,所以說是「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而周邦彥的詞是繼承北宋之前的詞,包括蘇軾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調,經常研音煉字,還自己創新了一些詞牌曲調。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內容方面已經很難超越前人。
雖然柳永和周邦彥都長期宦游,也都曾經和歌姬等青樓女子廝混在一起,但兩人的人生還是有差別的,就生活閱歷而言周邦彥不如柳永。這一點在詞作上,就表現為柳永的主題內容多變,而周邦彥相對單調,以閨怨和羈旅為主。
此外,這兩位詞人的作品風格還有一大不同在於表達方式。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現。而周邦彥雖然也有這樣真情流露的詞句,但大多以詠物或者借景來表達自己,更幽怨一些。
無論如何,柳永和周邦彥的是宋詞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偉大的詞人,而後者在繼承的基礎上成為了婉約詞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的浪淘沙慢主要內容是什麼
《浪淘沙慢·曉陰重》是以偶北京送著名詞人周邦彥所創作鄂一首詞,被選入了《宋詞三百》之中。這首詞的標題一共由兩部分組成,其中」浪淘沙慢「是寫詞常用的詞牌名,而」曉陰重」才是這首詞的真正名稱。該詞的主旨是傷春感懷,全詞一共分為三闕,上闋寫的是追憶當年時令節候和折柳告別的情事。中闕寫告別之後的所思所感,而下闕寫的是雖有埋怨,但是卻不是埋怨人,而是怨春天不和人相約。
《浪淘沙慢》配圖
我們來詳細看一下該詞的內容。首先是上闋:在一個陰雲密佈,濃霧籠罩的清晨,在南街上的馬車正等待出發,而東門外的宴席也已經停歇了。柔嫩翠綠的枝柳正輕輕拂過人的面龐。而我則用手掩面擦拭淚水,親自把送別的楊柳采折。想起在漢浦分別之後,她就好像遠去的鴻雁一樣不知飛到了哪裡,很長時間沒有任何消息傳來。上闋主要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清晨冷清孤寂的場面來烘托出了詞人淒涼悲苦的心境。
之後是中闕:我滿懷深情地望著縹緲高遠的天地,在這個冷風清的時節,我只能一個人品嚐著長夜漫漫所帶來的孤寂。感歎於在人世間最令人難以忘記的是離別之苦。手中握著的翠玉杯中的酒還沒有喝完,只願接著天上的殘雲留住西樓落下的明月。中闕延續了上闋悲涼淒苦的情景,進一步描繪出了詞人的離愁別緒。
最後是下闕:用絲織的衣帶已經退卻了光澤,繡被也疊放在一旁,連環鎖已經解開了,舊人的香氣早已消散。我久久地唱著怨歌,玉壺被我敲得邊角殘缺。可恨的是春天不於人相約,用來裝點夜色的只剩下滿地的梨花了。下闕一連用了五種遭到毀壞的事物,訴說了離別之苦對人的折磨,同時也變達了怨恨的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