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白所作的《春思》吧。
春分時節,太陽回歸赤道,是北半球村正好的季節。晝夜平分,從今日開始起,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從海上吹來的季候風,帶來溫暖的雨水和濕氣,草木生長,百花盛開,鶯啼燕轉,好個熱鬧的春天。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唐朝李白《春思》
這正是春分前後的時間春風綠意,是一種有層次的綠。春草綠遍大地,已呈現出青青鬱鬱的深色,這是春深,而桑樹此時正在發芽,是一種新鮮的新黃新綠。而春草,象徵連綿的情思,此時正是女子們養蠶等絲的時節。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那麼這個懷歸日是什麼時候呢?通常春分之後,一直延續到寒食清明,是古代遊子回鄉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當我的愛人,你想回來的時候,正是我惆悵之時。這是因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日子你在遠方,還不能歸來,但是,你的思念和我的思念交匯在一起,是一種閒愁兩地相思。
雖然說相思,自古納為閒愁,但是從古到今,因為生存而分開的夫妻戀人們,是面對的高風險的人生。每一種相思的背後,是對對方生死冷暖的操心。古人注重感情,是有著物質條件的限制的,一生之辛勞短促,來不及變心,時間和生命就過去了。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分別與相思,比現在的更為深沉,說是閒,其實是生死憂患。
要知道在唐朝尚武,在生產力並不十分發達的古代,開疆擴土,求生興家,都是男人們實打實的顛沛換來的。唐朝,則有更多的男性外出,留守的女子,青春與歲月固定在家庭裡,卻有連綿如春草的思念與操心。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這其實是一句反話,到處都是春天,不寒的楊柳,風徐徐吹來,又是一年一度的盛春。春風之暖,在春分左右更加明顯。哪怕是北國,此時重衣都穿不住,春風是這樣溫柔地撲進了窗戶,鼓蕩起窗簾,吹進春衣的袖口。這其實是一個讓人輕歡和小麻醉的季節。
女主人肯定感受了無限的春天。只是這個春天,沒有你在身邊,在享受和憂患間,也有一種淡淡的無奈的憂傷。而這首詩的含蓄美麗,在於既寫了春天的美麗,有精準把握了離人的憂愁,但是卻不流於過分的傷感沉悶。有著多層次的春感和春美,混合成春暖季節的交響。
畢竟不是所有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春天裡自由自在,這個女子是在家中,春風入羅帷。或者也有些春夢吧,如此好的春天呀!
比起這個女子含混如薄酒的春守,宋朝的邵雍,只有一種在家中的安然。
「四時唯愛春,春更家春分。
有暖溫存物,無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輕醇。
安樂窩中客,如何不半醺。「宋朝邵雍《樂春吟》
「四時唯愛春,春更家春分。有暖溫存物,無寒著莫人。」
一年四季的時候最愛春天,此時的邵雍已經中年。可以說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四處的遊學。走過了黃河汾河,去過漢江平原,考察了歷史上很多的遺址。這都是年輕時候的事了。這也是他中年之後分外愛家。哪怕是定居到洛陽,住在茅草棚裡,也是一副怡然自得。
能夠在家裡過春分,這是經歷過人生遊歷的邵雍發自內心的感想。51歲的他,在洛陽的郊區,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並且樂觀地將住所起名為「安樂窩」。在春分時節,他待在小小的庭院裡。感受著無處不在的春風。此時的春風,有暖無寒,對於精神上追求人天至道的邵雍來講,此地就是最好的修行。他能從細節的地方感受自然之美。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清醇。安樂窩中客,如何不半曛?」邵雍的富貴是清寒中的普通人的富貴。
春分時節,正是好花打著蓓蕾之時,所謂的好花,也不會是牡丹名花之類,不過是他身邊的花草,好酒也不會是蘭陵美酒,不過是一點家釀,度數不高,但是有清淡的酒意。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人生貴在知足常樂,物慾少,歡樂多。
其實這一種節制地對待生活的方式,正是邵雍成為一代名家的原因。他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數學家,道士還有詩人。可以說他大半的時間,都沒有在意生活中的舒適安樂,正是這種對物質要求的極低,反而成就了他曠達的思維。
他的十首《梅花詩》,氣勢開闊,包羅萬象,有對歷史的反思,發現歷史的規律,不但詩寫得朗朗上口,而成為了幾百年來,人們解讀歷史和未來的一口深井。
而彼時的春分,他不過是在家裡,用清寒之身,享受的春分春半愉悅心靈的美好。
相關內容: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