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宣城見杜鵑花》?蘊含思鄉之情

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宣城見杜鵑花》?蘊含思鄉之情

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宣城見杜鵑花》?蘊含思鄉之情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宣城見杜鵑花》吧。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唐朝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杜鵑花是一種山花,也就是說它長得最好的地方,並不在江南平原,而是在海拔500~2500米左右的山地。而且是衡量山地土壤的一個重要指標。比如說一座山中,杜鵑常常在山陰開放,連綿成一片,極其的壯觀和艷麗。指示著這一帶氣候條件好。但如果某一年杜鵑花開得不夠絢爛,那麼說明這個地方並不太適合它了。

它就像山中的隱士,但是又不完全像,因為它開花的何其絢爛,紅得像一片血海,點綴在綠崗之間,就算是紫色的,白色的,色彩也極其的鮮艷,彷彿遺落在山中的瑰寶。

杜鵑是古代巴蜀的名花,因為巴山蜀水,孕育著特殊的山地花木。比如海棠比如荔枝,又比如杜鵑花,在同一緯度的中部平原地區,很少看到這麼多鮮艷奇麗的花草樹木。而唐朝定鼎之後,長江作為重要的交通,聯繫著東西南北,上下江南,都必須通過巴蜀水道。四川的奇花異草,豐富的物種,因此得以流布海內。

其中我們知道海棠,那麼今天就說一說杜鵑。

 

商朝距今已有3800年,這在民間的歷史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朝代,所謂夏商周,但是直到上個世紀1928年,發掘了殷墟,才正式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更多的歷史是在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裡,比如商湯滅夏,武丁伐紂,還有就是望帝隱居。

在商朝時的巴蜀有一個王叫杜宇,號望帝。那個時候的巴蜀經常的爆發山洪水災,這個古代的巴蜀皇帝宅心仁厚,因為臣子治水有功,他主動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了臣子,隱居在巴蜀的山中。但是他的國家並非江山永固,後來蜀國被滅。待在山中的望帝,日日望著北方故國,終日啼哭悔恨,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總是站在北枝上喊,我該回蜀國啊,不如歸去。但是蜀國已經滅亡了。他日日啼哭,鮮血滴落到地方,開出了絢爛的杜鵑花。

實際杜鵑花曾經是唐朝巴蜀特有的山花,說嬌氣也不嬌氣,它開滿了山坡,說他不嬌氣也嬌氣,因為往往移植到中原的杜鵑花很難成活。所以杜鵑花才有著思家思國的美稱,如果它在外地不願意開放或枯萎,那一定是想念山林和蜀國。

其實用現代的植物學研究也很清楚,杜鵑花喜歡疏鬆酸性大的土壤,對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山地的某些小氣候,比如溫暖濕潤,背陽多陰,會使杜鵑花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美感。而古代的人不太瞭解杜鵑花的植物特性,反而認為它十分的有靈。

所以在唐朝看杜鵑,那一定是要去四川的。那是四川的地方名花。

 

李白哪裡人?李白是唐朝四川人,雖然他的出生地,據當代人考證,可能出生在現在的吉爾吉斯坦的碎葉城。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童年在哪裡,家鄉的感覺就在哪裡。李白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奇山俊水四川度過的,直到24歲離開故鄉去遠遊。不過這一遊,可就是浮雲蔽白日,浪子不回還。

雖然杜鵑花的品種很多,但是在春天三四月份開花的稱之為春鵑,這個時候正值春天的清明寒食,無數人踏青旅遊,在青山之間,山道之旁,看到的就是這種極其明艷的杜鵑花,杜鵑花又叫」山踟躕「,不管這個來歷是如何,至少為其絢爛明艷所吸引,也會讓人一步一徘徊。

但是如同出生在四川的唐朝人,他們對杜鵑花的愛,離開了故鄉之後分外的濃烈,而且還伴隨著春天的杜鵑聲,也就是那種布谷鳥的叫聲,提醒著人們,這是一種特殊的鄉愁。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子規是杜鵑鳥的別稱。

天寶14年,也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這個時候在安徽的當塗,帶著家眷返回安徽宣城。那麼安史之亂發生的具體的時間是在什麼時候,是在上一年的12月16日,洛陽失守。此時的李白看見了宣城絢爛的培植的杜鵑花,已經54歲的李白並沒有,因為是詩仙而真的置身事外,他現在也算是大半個難民。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宣城的杜鵑花和聽到杜鵑鳥的叫聲。

放在平常蜀道之難,都往往讓人感歎,李白這個時候一定是想過各種打算,其中一條就是回鄉。只有當故鄉真的回不去時,才發現它是那麼的讓人眷愛。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都說李白慷慨倜儻,那都是個人的魅力和包裝。人到了逃難的時節,心中就會有故鄉。如果說25歲之後的李白,是想闖蕩天涯,離家鄉越遠越好,要到皇城摘星,那麼自從他真的見過皇帝,也瞭解了官場的曲折,那麼50多歲的李白,就想過點安穩而放蕩的日子,家鄉在回去與不回去之間,只是一個隱隱的念想。但是安史之亂,深化了人內心的家園情節。因為他回不去了,一沒有盤纏,二在兵火隔絕之境。所以」三春三月憶三巴「,是一種沉重的思鄉。

有人推測這首詩可能做得更晚一點,比如四年之後的58歲,李白因為流放夜郎,中途被赦,曾經路過宣城。李白雖有詩仙之名,但他也只是活了61歲。

無論這首作品是54歲還是58歲所做,都是一個接近黃昏的老人,在顛沛流離中想家。想著童年和少年時滿山的山杜鵑,那寒食,清明之際,山花如火,杜鵑聲聲,是他最熟悉的家園。

李白至死沒有回到家鄉,其實他的朋友杜甫也是。

年輕的時候不斷的遠離,年紀大了卻是無限的葉落歸根。這就是很多中國人一生的軌跡。

又到杜鵑滿山時,三月杜鵑紅似火,染紅寒食清明天,你心中可有回不去的家園?

相關內容: 李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李白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