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一李鱔生平經歷:途窮賣畫的晚年(五)

揚州八怪之一李鱔生平經歷:途窮賣畫的晚年(五)

揚州八怪之一李鱔生平經歷:途窮賣畫的晚年(五)

畫壇

李鱔滕縣罷官以後,在山東滯留數年,往返於滕縣、歷下,在彎德、泰安、崮山、崇川各地,也有書畫流連。為官兩年半,滯留的時間卻長達四年有餘,這一階段,主人公的情緒起伏很大,題畫詩中一會兒「喜上眉梢」「大開笑口」,一會兒又「聽雨聽風聽不得,道人何苦畫芭蕉」。中國若干知識分子往往在位重儒,去位重道,李公也未能倖免,此時已自稱「道人」了。乾隆九年(1744年)春節前夕,主人公風塵僕僕地返回興化,興化老家水田千畝,過去家資豐厚,但是由於「兩革功名一貶官」,花費甚多,此時是「兩攖世網破其家,黃金散盡妻孥娡」,倦游歸來,一家人的臉色都不好看。這樣的日子是很難過的。次年,白髮盈肩的李鱔整整60歲。60歲的人心有未甘,便趕到揚州,住在小東門內的西雷壇,說是「復作出山想,來郡城托缽,為入都之計」。「托缽」者,即板橋說的「作畫依然弄筆來」,依舊過他的賣畫生涯。弄筆要有好筆,他寫信給他在杭州的侄子,托他買88支好筆,仔仔細細地說明品種要求,而且關照他到有「張老娘」招牌的店裡去買。「張老娘」的招牌有真有假,他又囑侄請教當地名畫家辨別真偽,不過,「又萬萬不可題(提)起是老夫所需之物。」這時候的主人公從「以畫為娛則高」的境界,又返入「以畫為業則陋」的圈子裡來了。

李鱔少年中舉,熱心仕途。其實,像他這樣出自名門,在朝堂親友眾多,和「八怪」其餘人物情形不同,兼之本人的學問技藝均有過人之處,在康乾之世,應當說,實現自己的願望是不太困難的。但是30年中,三起三落。三次起用,三次都沒有好下場,而且起用的時間都極其短暫。這不能責怪命運,以愚意妄測,這多少和主人公不善「處世」有關。李鱔有出仕之嚮往,卻未領悟當日出仕之「秘奧」,左右不能逢源,上下不能迎合。皇家需要「草綠繁華」,他卻說「草綠繁華無用處」,官場需要拉拉扯扯,他卻直白地說自己「心惡時流庸俗」,於是「兩革功名一貶官」,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然而這一切,當日的李鱔是不能自我解脫的。他不能像鄭板橋那樣承認「吃虧是福」,也不能做到像鄭板橋那樣「難得糊塗」。他64歲時,在一幅《白芍葯圖》上題道:「若是春風吹不到,便如國士有誰憐?」他把自己所以被排除在幸運的圈子以外歸於偶然。乾隆十二年,眼看「入都之計」又絕望了,他開始用一方章:「賣畫不為官」,他把在宮廷、在官場所不能充分表達的個性色彩充分表現在他的畫頁上。宮廷裡越是需要規矩、刻板、擬古、華麗的東西,他越是在他的畫頁上表現筆墨的放縱;世俗越是崇尚貴族化,他則越是要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他在他畫頁的自由天地裡,用不拘形式的筆墨表現他內心的寂寞與痛苦。他的這種突破,有時候也受到非議,「傭兒賈豎論非是」,但是也還有許多知己,許多識者支持他、欣賞他。更重要的是,開始繁榮的商品經濟需要藝術的創造,需要不落俗套的審美視角,從客觀上支持了他在藝術上的變革與創新。李鱔曾經針對一些人的非議說:「薄宦歸來白髮新,人言作畫少精神。豈知筆底縱橫甚,一片秋光萬古春。」筆底縱橫,而且要「甚」者,即突破成規、另闢蹊徑,以自己的個性色彩充斥於丹青水墨之間,而且達於極致之謂也。這是主人公寫給正統派畫家看的:這是你們所不屑,但也是你們所不敢的;這是主人公寫給朝堂袞袞諸公看的:你們所指摘的地方,正是我需要充分表現的地方。賣畫不為官了,今天的懊道人、苦李、木頭老李正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不拘繩墨,放浪隨意,無復拘礙!

李鱔的筆底縱橫,首先表現在題材上。他不僅畫蘭、畫竹、畫牡丹、畫鳳凰這一類文人常畫的花鳥,他還畫蔥、姜、瓜、茄、山芋、荸薺、芋頭、茭白、松鼠、蛤蟆、蠶桑一類習見的常物,充滿生活氣息。據說,有位縣令請李鱔在船上作畫。李鱔畫了兩隻蝦子。那縣令原以為會畫大幅,必有濃墨重彩。現在只見兩隻小蝦,十分不悅,形於顏色。李鱔見狀,取過畫來說:「既然大人不喜歡小蝦,那就放生去吧。」他把畫一抖,那兩隻蝦先後跳進水裡去了。縣官大驚,連忙央求李鱔再畫。李鱔推說酒醉,不再動筆了。

李鱔的筆底縱橫,還表現在用筆上。他把闊筆放縱與細筆勾勒結合起來,畫面顯得淋漓酣暢,清新動人,表現了一種以個性抒發為顯著特色的畫風。他特別善於用水,他的許多作品,經若干年後展現,往往依然顯得花葉滋潤,墨彩欲滴,這充分顯示了他的用水功夫。他的水墨功夫完全是刻苦地從前人的作品中揣摩而來,他在《冷艷幽香圖卷》的畫題中提到蘇、宋、倪、黃、文、沈前朝諸著名畫家,本朝四王、高其佩、八大、石濤等人的成就,再說到他自己對於用水的認識,反映了他的藝術創造是廣采博取的,態度是嚴謹的,見解是新穎的。

李鱔筆底的縱橫氣勢,大概最鮮明的莫過於他的題畫了。晚年的題句大有由絢爛歸於平淡之勢。明白如話,韻味深長。有的如行雲流水,像在《秋蟲圖》上題的:「黃葉復黃葉,山邊與水邊。老夫無一事,騎馬看秋天。」有的和個人感觸聯繫起來,如《墨松》上題的:「孤松也有頭顱禿,莫怪餘年白髮新。」如《蔬菜圖》上題的:「莫怪毫端用意奇,年來世味頗能知。」還有的描寫了整個創作過程,像《荷花鴛鴦圖》上的「偶然洗硯在池塘,素紙光同淡水光。墨筆荷花嬌欲語,此間正好畫鴛鴦。」還有的題畫,畫中動物簡直呼之欲出。像《鴛鴦圖》上的:「鴛鴦為我看他畫,依戀池塘不肯飛。」他的題款位置不拘一格,或右起,或左起,或大或小,或上或下,或於青雲之上,或於蘭草之間。書也是畫,畫也是書。渾然一體,顯示了中國畫特有的風神。

李鱔一生多次畫過《五松圖》,而且逐漸形成一首長歌。目前已發現的《五松圖》有12幅,創作年代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這幅畫的構圖,從題款看,是紀念朝中幾位直臣的,也是李鱔心目中最崇高的道德形象。這種道德形象,在他50歲以後始終伴隨著他,直到生命的終結。

70歲那年,李鱔定居揚州竹西僧捨。後來,他在家鄉築了升仙浮漚館(也許是早先築就的),作終老之所。到了他75歲(1760年),友人板橋為他的《花卉蔬果圖冊》作題,對他一生的藝術實踐作了概述。從口氣看,似乎主人業已逝世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畫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