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題材之顯「趣」
作為揚州畫派的殿軍人物,羅聘在秉承「八怪」的藝術風格外,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是他將「八怪」的繪畫藝術往後延續了30年,直到他去世,才真正標誌著「揚州八怪」畫派的衰退。而使他脫穎而出的就是他的《鬼趣圖》。
《鬼趣圖》成畫於1766年左右。
1771年,羅聘把它帶去北京,請達官顯貴觀賞、題跋。先後居然有150多個題跋,多為清代名賢、學者,簡直就像十八世紀的名人錄一樣。
這題跋的數量,是畫的三倍。當時的文字獄非常殘酷,大家輕易不敢落筆,可是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仍有那麼多的官員和名流在這幅畫上留下了筆錄。
羅聘 / 鬼趣圖
前六幅畫貪鬼、酒鬼、色鬼、凶殘鬼、欺詐鬼和鬼奴才,第七幅則繪荒丘蕭林,兩具白骨私語,末幅則畫眾鬼在黃泉路上。
《鬼趣圖》共計八幅,這八幅陰森恐怖之畫中的意境和意態,羅聘並沒有直接告訴人們,「只用了一個『趣』字來概括」。羅聘畫出了史無前例的鬼,八幅畫風陰森詭秘的《鬼趣圖》讓這個39歲的大齡北漂一舉成名。有學者認為在當時尚鬼之風盛行的社會大環境下,《鬼趣圖》的實質就是人趣圖,深深被世人頂禮膜拜的《鬼趣圖》,曲折地反映了羅聘所生活時代的社會矛盾和社會願望。
揮霍無度 畫風清奇的羅聘
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月初,羅聘的妻子方婉儀正患病臥床,羅聘卻二次進京,一路遊玩,直至八月方到京城。方婉儀已於五月十九日病逝於揚州,享年僅四十四歲。
其間,羅聘在外漫遊近10年,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
羅聘身居古廟,身無分文,欲回不能。百般無奈,手抄錄妻子所作詩一首,送與顯貴,冀能博得施捨,事與願違,仍無法弄到盤纏,苦挨數月,方回到揚州。
從此之後,羅聘不再畫鬼,改畫佛像。羅聘筆下的一些高僧形象十分生動而有特色,其作品在謀篇佈局中十分注重畫面的趣味性,所繪人物造型比例誇張,古雅奇駭。
羅漢
羅聘雖有一身才氣,但是生活揮金如土,他喜歡游名勝,買古董,八年後,帶著小兒子回鄉時,居然無路費!有人知道他要回鄉,便上門討債。羅聘只好連衣服都賣了,仍無法償清!
嘉慶三年(1798),一位做鹽運使的朋友聞訊,資助羅聘的大兒子趕到京城,才把父親和弟弟接回揚州。
次年,這位「畫名甚高而生活甚苦」的畫家與世長辭。
紅衣達摩 / 1797
晚清畫家與畫論家秦祖永於《桐蔭論畫》中推羅聘繪畫為「神品」:「羅兩峰聘筆情古逸,思致淵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蘭竹,均極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詭於正,真高流逸墨,非尋常畫史所能窺其涯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