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白蓮神仙眷,侶擷花點畫兩情相依!方婉儀和羅聘

梅花白蓮神仙眷,侶擷花點畫兩情相依!方婉儀和羅聘

梅花白蓮神仙眷,侶擷花點畫兩情相依!方婉儀和羅聘

畫壇

方婉儀,祖籍安徽歙縣呈坎,生於雍正十年(1732)6月24日,此日據傳為荷花生日,方婉儀有「我與荷花同日生」之句,自號「白蓮」、「白蓮居士」,是清代著名女畫家。方婉儀出身書香之家,其祖父方願瑛,康熙年間曾任廣東布政使,父親方寶儉,曾任國子監教習。天資聰穎的方婉儀自幼就隨父與姑母方頌玉學習詩畫,因「習詩書,明禮度,兼長於詩畫」,少年時即在揚州城小有名氣。著有《學陸集》、《白蓮半格詩》等。

18歲那年,方婉儀嫁給了當時就頗有才名的羅聘為妻,婚後住今揚州彌陀巷46號,兩人育有二子一女。羅聘被稱為「揚州八怪」殿軍,他的兒子羅允紹、羅允纘,女兒羅芳淑都擅長畫梅花,因此他們一家也被譽為「羅家梅派」。

乾隆二十八年(1763),方婉儀曾與丈夫合作一幅《梅花圖卷》,在畫作的題跋中,記載了一個頗有情趣的小故事,成為兩人愛情的見證。該畫高22厘米、長128厘米,畫中密萼繁枝,千萬朵梅花,有的洋洋灑灑地開著,有的羞澀地打著花骨朵兒;梅花的枝幹,極橫斜之妙,舒展有致、遠近分明。展觀此卷,「萬玉紛滿紙」,冷艷清香,撩人眼目。

畫卷的右端有一長段題跋:「野梅如棘滿紅津,別有風光不受春,畫畢自看還自惜,問花到底贈何人。癸未夏六月仿王元章繁枝梅花。趙子固云:『濃墨點椒大是難事。』予畫此卷三日始成,內子白蓮展觀再四,嫌其不甚分明。晨起,乃摘牽牛花,浸汁,漬其花槲。今觀者一目瞭(了)然。予不可不記其苦心也。甲申四月舟遇古豊(豐)又題。朱草詩林中人羅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夏,羅聘用了三天的時間,畫成了這幅梅花長卷,方婉儀看了又看,審視了又審視,還是感覺花與枝之間不很分明,如何使這幅畫更加完美,秀外惠中、能詩擅畫的方婉儀也許揣摩了一夜,31歲的羅聘畫梅已很有功力,去修飾丈夫的梅花圖,絕非易事,很有可能毀了這幅畫。但如果不修飾,總有些遺憾。

清晨,鬱悶的方婉儀來到自家花園,想讓晨風驅散一點暑熱和煩躁,女人天生愛花,紅的、黃的、紫的、粉的,奼紫嫣紅的花園使方婉儀安靜下來。這一串串粉粉的牽牛花像嬰兒的臉,讓人頓生愛憐,忍不住輕輕觸摸了一下帶著晨露的花瓣,似乎連手指也變得粉粉的,突然,方婉儀心頭一亮,急切地採了一捧牽牛花奔向書房,《梅花圖》長卷還在畫桌上,方婉儀迅速將花搗爛,將花汁在梅花花瓣上逐一點染。等羅聘再看到他的《梅花圖》長卷時:花枝扶疏,空明一片,牽牛花汁尚未乾透,千萬朵梅花,盛開的、打著朵而兒的,鮮嫩欲滴。羅聘不由得拍案叫絕!這幅浸透著愛妻心血的作品,讓羅聘愛不釋手,成了他隨身攜帶的心愛之物。第二年的四月,人在旅途的羅聘思念起愛妻,又想起這件事,於是展卷觀畫,提筆在畫上寫下這段題跋,同時也錄入老師金農的一首梅花詩,「問花到底贈何人」。

這個故事也是方婉儀與羅聘結婚的精神生活寫照,兩人雖生活清貧卻情趣相投,粗茶淡飯、吟詩作畫、自得其樂。日子雖清貧,但卻從不願因為金錢而屈從於富紳權貴。當年曾有揚州鹽商令書僮攜銀登門求方婉儀的畫作,被她夫婦冷冷拒絕。在繪畫上,夫妻二人經常合作共畫。清代學者蔣士銓進京路過揚州,曾拿出六尺花綾,請夫婦二人作梅花、牡丹、秋菊壽帳,一晚即成,蔣士銓見之大喜作詩:「兩峰為夫,白蓮為妻,羅能紹詩書,女有方淑儀,一家仙人古眷屬,墨池畫箋相扶持。」

方婉儀48歲因病辭世後,翁方綱(1733—1818,內閣大學士,與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並稱「翁劉梁王」)為其作墓誌銘曰:「萬卷梅花,一卷白蓮,其畫也禪,其詩也仙;吾文冰雪兮,與此石俱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畫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