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現在定義只是農曆正月初一,其實從「年」角度看,老百姓講:「不出『二月二』都是過年」。但春節作為「年」的第一天是我國最為盛大的節日。《夢梁錄》(吳自牧)有一章《正月》記載:宋朝在這一天舉行盛大朝會,皇帝接見文武百官,並設宴款待各位群臣。而民間呢,則有「民間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旨鮮衣,往來拜節。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襪、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官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嘩。」很生動描寫了宋朝民間朝廷過年狀態,而宋朝的春節年俗及氣氛也基本延續下來,我們現在過春節的一些習俗就來自於古代。讓我們通過史料看看我們老祖宗如何過春節?
我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的國家,從諸子百家到儒家統領後,在節日、習俗及禮儀上都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國家。我國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節日很多,過節就是圖個喜慶,但古人過節既要注重喜慶,還不忘祖先,因此每個節日都體現著一種血統延續的理念,這也正是中國人「不忘本」的傳統。因此,春節既有喜迎新春之意,也包含各項祭祀活動。
步驟一:莊重祭祖
古代,在農曆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祖宗的牌位擺在家中的正廳,或者把象徵祖先的剪紙以及木刻雕刻物品擺在正廳中央。然後給祖宗們擺上供品、香、蠟燭。據古代《平谷縣志》記載:「正月元旦,初起,灶前先具香燭,謂之接灶。明燎陳盤案,拜天地,禮百神,祀先祖。堂中燒避瘟丹,放起火,響炮為樂。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親月交賀,旬日乃止。」很生動把過年祭祀拜神等一系列過程描寫出來。其中「祀先祖」是其中一個必備的環節,可見古人把百神與先祖放在一起,同為敬畏與尊重的含義。
關於祭祖,古代各地都大同小異,但基本相同。比如雍正年間的《常山縣志》記載:「元旦拜祖先遺像或牌位,謂之拜真。」要求人們必須虔誠祭祖。同治年間的編修的《宜黃縣志》記載:「元旦,子孫必至祠拜祖,孩提均至,按丁給煎餅。」春節這一天每家的人口都必須到祠堂祭拜祖先,連孩子也要前往,每個人分給食物。
古代春節期間,除了在家中正廳、祠堂等地祭祀祖先外,也要去祖宗的墓地進行祭祀,這與現我們民間春節前祭祖是一樣風俗。嘉慶年間編撰的《棗強縣志》記載:「正月初二,上墳,俗名送爺娘。」春節前及期間的上墳各地不同,但在祖宗墓地前燒香祭拜都基本相同。
步驟二:迎接喜神
祭祖是一項嚴格的禮儀,但春節並不光有嚴肅的祭祖活動,古代還有其他活動,其中迎喜神就是一種。古代歷書都有表示吉利的方向,春節這一天,老百姓就會向著吉利方向,點火把、點燈籠、放爆竹,然後開放出行,擺上供品,迎接喜神。人們會向著喜神的方向走,路上遇到廟宇就會停下叩拜,然後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供奉喜神的供品主要是甜食,比如紅棗、花生、糖果、冬瓜等,花生在這裡寓意長生果,紅棗的寓意的鴻運當頭。現在我們春節雖然減少了迎喜神的環節,但基本沿用古人所用的這些食物。
《天咫偶聞》記載:「正月初一,子刻後祀神,謂之『接神』。遍至戚友家拜於堂,謂之『拜年』。初二日祀財神,初三旃檀寺打鬼,初五日名為『破五』,以前五日,禁婦女往來,初六日歸寧」,古人這些說法與現在基本相同,但古代男尊女卑,現在並沒有禁止婦女往來的事。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春節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在這一天凡是忌諱的話都不能說,就連我們常吃「藕」,春節時也不叫其原名,而應該改稱「連生菜」,寓意步步高陞、連年有餘。
古代官員在春節時也借這個吉利的日子向皇帝表達敬意,這就是古人所稱的「靈草嘉禾」。唐代柳宗元有一散文《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其中有一句:「……伏惟皇帝陛下緝熙至道,保合太和,天惟發祥,地不愛寶,嘉禾擢質,靈草抽英……」,古人在春節恭維皇帝的事也不落下。
但民間老百姓有自己的迎喜神慶慶吉祥的習俗,像古代民間所說的「獨樂神燈」預示吉祥預兆。另外,古代民間還有插芝麻桿的風俗。明朝田汝成寫的《西湖遊覽志余》記載:「正月朔日,托媒芝麻梗於簷頭,謂之節節高。」「簽柏枝以柿餅,以大桔承之,謂之『百事大吉』」。
步驟三:驅鬼避邪
春節既要祭祖、也有迎神,同樣還有驅鬼邪的環節,而這一環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放爆竹。雖然現在民間放爆竹都已經禁止了,但春節放爆竹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傳統。古代把竹節放在火中燒而爆出巨響,古人認為能驅鬼避邪。東方朔著的《神異經》記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燥。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鐰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這裡最早記載古人用爆竹的方式,其實最早的嚇山鬼的方式是拍手、敲擊和呼叫等。而爆竹是古代民間在燒竹節中發現爆巨響後,而發明的一種新式方法。後來火藥發明後,再把火藥裝入竹節中以製造更大聲響的爆竹。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記》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清嘉錄》:「歲朝,開門放爆仗三聲,去辟疫癘,謂之『開門爆竹』」。爆竹各類很多,有單響、雙響、金鋮炮、三腳炮、二踢腳 、飛天十響、大龍炮、水鴛鴦、老鼠炮、沖炮,等等。清人百一居士《壺天錄》:「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競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分乏家謀食維艱……亦必爆賽數聲,香焚一炷,除舊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尚類然也。」可見無論富人家還是窮人家,都會燃放爆竹用以驅邪驅鬼,寓意「除舊歲」、「迎新歲」。
以上是古人在春節一天的活動,與我們現在春節大體相同,但古人更嚴格遵循三個步驟,一項都不會丟掉。
相關內容: 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