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走親戚拿些什麼好?以前的人都是拿什麼的?

過年走親戚拿些什麼好?以前的人都是拿什麼的?

過年走親戚拿些什麼好?以前的人都是拿什麼的?

歷史小知識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過年走親戚拿些什麼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六七十年代其實說遠吧也不太遠,說近也不近,現在很多人肯定是不知道這個六七十年代是怎麼過的,但是過來人那肯定也是記憶猶新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六七十年代的故事,說說的走親戚這件事情,其實小編依稀記得一點,湖北這邊好像是買什麼一串肉,還有一包紅糖,其實的好像就沒什麼了,那麼其他地方又是什麼情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1、豬肉(牛肉、羊肉)、餅乾、果子、糖果

我出生在河南中部農民家庭,是60後,70年代才記事。那時候還是人民公社、物質乏匱。在我們當地過完小年後至除夕這段時間,嫁出去的姑娘,有給自己爹娘送禮的習俗。所謂送禮,也就是去集市割1斤多豬肉,送到娘家,以示孝敬。這時,娘家會回贈一些鞭炮,讓閨女家除夕、春節燃放。這一風俗,沿襲之今,仍在傳承。所變化的是所送肉重量上的變化、(現在送,少則十幾斤,多則幾十斤)以及肉類的多樣化,(有的送羊肉、牛肉)。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經濟收入的增加,有的已婚婦女,圖省事或外出務工,不便回鄉,時逢過年,會給爹娘,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孝敬」費。近幾年,每年春節,我愛人都會給岳母500元。免去了一些煩瑣禮節,也好讓老人靈活節日生活安排。

那時候,過年,出於市面上食品單一,親朋好友之間串門,無非就是拿些餅乾、點心(當地稱果子)、糖果之類的禮物。記得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年初二,母親帶著姐姐、哥哥和我去姥姥家串門。姥姥看到我們很開心,給母親一番寒暄後。姥姥用她粗糙、硬實的手,拉著我的小手,走到裡屋打開箱子,小心翼翼拿出,用細繩子紮著、表面蓋有紅紙貼的一個紙盒子。知覺告訴我,這裡面裝的是非常好吃的果子。還沒等姥姥遞到我手中,我就迫不及待從她手中「搶了過來」。「你這個小饞貓、緊嘴子,給姐姐、哥哥分一點,」現在回味,姥姥那勵聲歷氣中,分明又帶有萬般疼愛。姐姐長我6歲、哥哥長我3歲,看著我手中拿著好吃的,一失過去對我的疼愛、遷就,把手抻到我面前,嚴然成了下里巴人,等待主人施捨、恩賜。當時,吃著咬一口,糖稀就會流出來的香甜果子,心裡美滋滋的,吃罷還會吮吮手指殘留的糖稀,生怕浪費掉。

改革開放後,中國城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姥姥家,吃果子趣事,已成為人生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2、黃沙糖、糕點、灌頭、酒

那時候走親戚拿一樣東西,比方說一斤黃沙糖(白糖是後來的事,至少我小的時候沒看到),一斤糕點,一瓶灌頭,能帶一斤當地農場煮的酒(1.02元),算是最好的禮物,用廢紙捲個塞子用作瓶蓋。親戚拿來的東西一般不能吃,留著以後走親戚。

1968年我大哥串聯到廣東去了,嫂子生了侄女,要我代我大哥去嫂子娘家報喜,父親借了20根發綠霉的油條,兩斤麵條,一斤黑糖,裝在簍裡上面蓋一條毛幣,請姑表姐帶路,按規矩這些東西拿到娘家是不能收的,反而要加一些東西帶回來,因為放了一個月以上的油條是硬的,嫂子娘家人不小心折斷了一根,回來走到半路上表姐想把那根斷了的油條吃掉,我也很想吃,就吃了,表姐回去了,父親去還油條人家說少了一根,父親很沒面子,惱怒地回來把我的嘴打流血了。

過年的時候走親戚不愁東西拿,大家都是你拿來我拿去,最怕平時來客人,雖然只用蒸一碗雞蛋可以待客,母親提個簍子到菜園弄菜,父親去借兩個雞蛋,平時來客有時空手。

3、桂圓、紅棗、金絲密棗、糖、餅乾、小特產

小時候記憶還是有的。我是68年出生的,我奶奶的輩分比較高嘛,來的親戚也多,禮品什麼都有,如桂圓,紅棗,金絲密棗,糖,餅乾和一些我們溫州的小特產,這些禮品份量都不多的。然後我們家就會準備一些點心,如蓮子紅棗湯,桂圓湯加蛋,白木耳湯,餛飩之類的招待客人。如親戚有帶小孩來的,我奶奶也會給個小紅包。如是鄉下來的都會在我家小住幾天的。感覺那段時間是最高興的,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還可以拿幾分錢去買鞭炮玩。

其實每個地方的習俗風俗都不一樣的,但是總的來說送一些當時比較稀缺的,其實更多的還是心意,這個是最為重要的呀。

相關內容: 過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