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古意》:作者抒寫時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戰鬥性

梅堯臣《古意》:作者抒寫時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戰鬥性

梅堯臣《古意》:作者抒寫時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戰鬥性

古代典籍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梅堯臣的《古意》,一起來看看吧!

古意

梅堯臣〔宋代〕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嶽,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苟。

范仲淹等人能堅持操守,能威武不能屈,詩人認為是由於他們有崇高的品質:「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他們的品德如皎皎月光,明月有時或缺,雖缺仍清輝皎皎;他們的氣質如百煉而成的寶劍,雖遭挫折而剛性依舊。詩人認為:事物是不斷發展的,月缺會再圓,「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青天」;劍折可再鑄,仍可「白光納日月,紫氣排牛斗」。政治鬥爭亦是如此,奸佞可暫時蒙蔽聖聽,但終究會有敗露之日,只要保持節操,堅持鬥爭,正義一定能戰勝邪惡。詩人以此來鼓勵友人,也以此勉勵自己。他一生關心國事,關懷民生疾苦,積極支持新派的革新主張,反對因循保守和官場腐敗。雖然屢試不第,久困下僚,無法施展懷抱,但仍矢志不移,保持高風亮節。他把滿腔窮愁感憤一發於詩,用詩反映重大事件,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抒寫時愛憎分明,激情噴湧,具有強烈的戰鬥性。他一生雖坎坷多辛酸,但詩歌創作卻獲得巨大的成就,充分表現了「劍折不改剛」、「難屈志士腸」的精神。

「勢利壓山嶽,難屈志士腸」,男兒要堅守志節,首先就得與習慣勢力、權臣作鬥爭。詩人讚賞范仲淹等人不顧自身安危,敢於彈奏呂夷簡及其黨羽,據孫沔奏章,夷簡為相,黜忠言,廢直道,只知姑息求安,以推卸責任為能事。致使外敵入侵,百姓內困,紀綱大隳,官吏稱職的十不得一。(《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九)但因宋仁宗甚為倚重,夷簡三次為相,權傾一時。堯臣在此詩中稱之為「勢利壓山嶽」,在《猛虎行》中復稱他「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楉,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這都形象地描繪出權相氣焰薰天不可一世。據史記載,范仲淹離京赴饒州日,朝臣懼禍而迴避,送行者只有李絨、王質二人。歐陽修盛暑南行無匹馬,抵夷陵時已是初冬。仲淹等人鬥爭雖然失敗了,但忠肝義膽,世人共仰,氣節凜然,可殺不可辱。館閣校勘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詩出,「都下人士爭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甚至還流傳到契丹。

相關內容: 梅堯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