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其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柳宗元的《夏初雨後尋愚溪》,一起來看看吧!
夏初雨後尋愚溪
柳宗元〔唐代〕
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
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詩的開頭兩句:「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霽是指雨後或雪後轉晴。久雨初晴,詩人獨自來到清澈的小溪旁,順著彎彎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經歷,如同在綿綿的春雨之中,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彎路,終於找到「愚溪」這塊「世外桃源」。第三、四句:「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寫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舉起手中的枴杖去試探深淺;並且將自己身上的帶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突出自己的行動。似乎是在自我表白:雖然獨自一人被貶到永州,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利用手中的筆,去試探清泉的「深淺」,什麼譭謗、誣陷與攻擊,統統撇在了腦後;同時,還要對那些後學晚輩之類「嫩竹」,盡力給予關照與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寫他以前經常為了功名利祿之類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費了許多光陰;但為了實現「利安元元」的遠大抱負和理想,又懼怕什麼孤獨與寂寞呢?那些東西,本來就是自己應該預料得到的結果。第七、八句:「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營營是謀求的意思;炎燠是指天氣極熱。這兩句中的「幸」字和「靜」字,特別耐人尋味。「幸」字是「有幸、幸運」的意思。寫他「有幸」來到這裡休養生息,應該大聲唱著歌謠來對付特別炎熱的天氣。「許國不復為身謀」,要為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去奮鬥,肯定會付出不少的代價。跟屈原以身殉國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賜死於貶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還是非常「幸運」的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呢?
「靜」字可以看作全詩的「詩眼」。古人說:「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個與自己擁有同樣的品質,同樣遭遇的天涯知己。他與它對話,傾訴自己的情懷和不平,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識地在這人煙稀少的遠僻之地,用「枴杖去試探荒泉的深淺」,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動求靜」;他用一種平和、恬靜的心態,來對待炎熱的「天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詩中所創設出來的這種寧靜、淡遠的意境,是由於柳宗元對世俗的淡漠;而對世俗的淡漠,來自於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結果。因而,他能夠心無掛礙,和世俗事務暫時絕緣,本著一種超功利、超現實的心境,從自然中體會到了禪意,又以禪意去體味人生,從而達到了與自然與人生合一的閒散悠然的境界,放下爭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覺得脫離了侷促的社會政治樊籬,貶謫南荒對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覺得必須高高興興地去面對未來,敢於大聲地唱著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戰。
《夏初雨後尋愚溪》,跟他同時期的許多詩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達、樂觀,不再為自己的處境而煩惱,不再為日後的前程而困擾,給人一種「解脫世俗塵網的束縛、超越人世間煩擾與困惑」的嶄新的精神風貌。他堅持了這種在困境中頑強執著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嶄新的拚搏時期,鑄就了唐代文學史與思想史上的又一座豐碑。
相關內容: 柳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