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歷史 怒族的族稱族源簡介

怒族歷史 怒族的族稱族源簡介

怒族歷史 怒族的族稱族源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怒族自稱「怒蘇」(碧江),「阿怒」(福貢)和「阿龍」(貢山),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古老的民族之一。

最早記載怒族的古籍,首推成書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蠻書》。該書在《南詔界內途程》中寫道:「高黎貢山在主悄昌西,下臨怒江。」書中記載一條古道,這條古道是西漢時開闢,是我國通往緬甸、印度的官道和商道,經過怒江大峽谷之南的怒江古渡。因古道經怒江,此江的地理位置自然也非常重要,江名的來歷和含義引起古今文人的關注。根據元代地理志書記載:「蠻名怒江」,「潞江俗稱怒江,出潞蠻。」「蠻」,即古人對西南民族的統稱。「蠻名」,也就是說,怒江的「怒」是少數民族語。「潞」和「怒」雲南古今同音,「潞蠻」和「怒蠻」指同一個民族。這個少數民族是誰,根據元代及以後的古籍和各民族民間傳說,都說是怒族。古今文人和民間說法一致,說明所謂「蠻名」的「怒」字是怒族語的自稱,江名是因怒族而得。按古人的地理觀念,江流從怒族地方而來,冠之以族稱,也順乎常理。以後,以「怒江」一名演化而來的地名也很多,如稱碧羅雪山為「怒山」,稱怒江為「怒水」,稱大峽谷為「怒山怒水」、「怒地」、「怒地方」等等,所指的都是怒族居住的地方。

從「怒江」一名得知,怒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在大峽谷中休養生息,延續子孫。他們的古代生活情況雖然不見多傳,但是,由「怒江」而來的諸多地名,擔載著古老的民族族稱,常見於古今文獻,真可謂一語名天下,貫古今。

怒族由早期居於今雲南省福貢、貢山的土著與唐代「廬鹿蠻」的一部分發展而來。但各地怒族還保留著自稱、本民族語言等特點。怒族地區從八世紀起,先後受雲南的南詔、大理政權管轄,元、明以後屬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從17世紀開始,怒族除受麗江納西族木氏土知府所屬維西康普土千總和葉枝土千總統治外,還受察瓦龍藏族土千總和喇嘛寺及蘭坪菟峨白族羅姓土司的管轄。

    此外,遷入怒江地區的僳僳族頭人也開始強佔怒族土地,甚至掠奪怒族人當奴隸。辛亥革命後,1913年在蘭坪縣的營盤街設立怒俅殖邊總局,先後設置菖蒲桶(貢山)行政委員公署及上帕(福貢)、知子羅(碧江)2個殖民公署;1918年,統一改為行政委員公署。1933年,國民黨政府又將3個公署改為貢山、福貢、碧江3個設治局,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

相關內容: 怒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