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獵神的活動一般由族長、巫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獵人主祭。祭獵神時,首先在家門口擺祭台,用三棵小板栗樹插入土中呈三角形.祭台上置一扇大簸箕,裡面放一碗水酒,一碗新米、一
達比亞是怒族古老的彈撥樂器,多用於獨奏或民間歌舞伴奏,流行於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貢山、碧江、福貢、蘭坪等地。 達比亞:怒族彈撥樂器。又稱「達邊」,當地漢族人稱「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和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文明。如我們至今還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文化形態,如飲食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包括鞋文化)、建築文化
怒族青年男女結婚,一般選擇在屬龍或屬蛇的日子,因為龍和蛇在怒族的觀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婚禮前幾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戶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幫助料理理結婚
怒江大峽谷及其兩岸的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層巒疊嶂、危巖聳立、懸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洶湧澎湃。自古以來,這裡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謂「岩羊無路走,猴子也發愁」。整個
一、鮮花節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鮮花節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來準備去參加節日的活動。人人
怒族雖然沒有本民族文字,但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她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歌謠便是其中的一種。正因為她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流傳到現在的或許就是歌謠海洋中的一
怒族地區從8世紀起,先後受雲南的南詔、大理政權管轄。元、明以後屬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17世紀開始,怒江怒族除受麗江木氏土知府所屬的維西康普土千總和葉枝土千總統治外
客房中間置一火塘,火塘上有鐵三腳架或鍋莊石,用於煮飯、烤火等,也是全家保護神的居所。火塘的上方為神位,逢年過節要在這裡擺放祭品供神靈享用。火塘左邊為家中老人的座位
在眾多舞蹈中,有反映怒族先民遷徙歷史的「走路舞」、「第一次找土地舞」、「第二次找土地舞」、「第三次找土地舞」;反映狩獵活動的有「攆狗舞」、「追獵舞」、「射獵舞」;反
怒族主要由自稱「若柔」、「諾蘇」、「阿龍」、「阿儂」4個支系組成。「若柔」主要聚集在蘭坪縣兔峨鄉和瀘水縣魯掌鎮;「諾蘇」主要聚集在福貢縣匹河鄉、子裡甲鄉;「阿龍」聚集
怒族的民居均為下部架空的干欄式建築。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因受生產力的制約,他們只好用長短不一的木樁或石頭將居住面架成水平面,這比起平整地基來既省時又省力。二是將居
圖騰崇拜 (1)愛狗勝己。如果別人打了自家的狗(尤其是獵狗),這在主人看來,勝過打了自己,弄不好還會引起格鬥。狗死後,用布裹好,挖一個坑葬之,個別人家還燒香,甚至痛哭,以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雲南怒族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鮮花節。關於鮮花節的來歷,怒族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勤勞、善良的怒族姑娘名叫阿茸。當時氣候惡劣,
(一)人為宗教的演變和發展 怒江州境內的各種、各派人為宗教在其剛傳入的時期,曾為了立住腳跟、占踞以致擴充地盤、發展勢力,教徒進行過相互間的激烈競爭、鬥爭。現今的各種宗
酒文化是怒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酒與怒族人就像魚和水、茶和鹽巴一樣關係十分密切。酒文化貫穿在怒族人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因此說,酒和怒族人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
怒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下至伊呀學語的幼童,幾乎都能聞歌起舞。要問怒族有多少歌?多少舞?請聽他們的回答,「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數數沙灘上的沙
酒是感情的催化劑。因酒能助興,活躍氣氛。故在民間有「唱歌師傅」和「跳舞導師」之稱。每逢喝酒,歌和舞是少不了的。每逢喝酒,必有歌舞來助興。 因此,怒族民間有酒歌,有酒
怒族非常講究禮貌,團結互助。在路上無論遇到熟人或生人,都會主動讓路並致問候。有客人來訪,全家起立鞠躬相迎,臨別時要再三挽留後送到寨邊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困難則全寨相
怒族的年節叫「爐瑟」,意思就是「新年」或「歲首」,在每年農曆的正月時過。臘月二十九,村寨裡的每家每戶都要清掃庭院,掃去火塘裡的積灰,並把這些陳垢倒在離家很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