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兄弟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節日不算多。除與漢族相同的年節、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還有「跳路神」和「烏日貢節」,這三個節日也是赫哲族的三大節日。
春節
赫哲人講究過節,「舊歷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其它的節日慶祝活動,都不如過「舊歷年」隆重。春節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歡樂的節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雲邊的新裝,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熱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擺下「魚宴」款待客人。
有酸辣風味的「踏拉長」(生魚)、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透明鮮紅的大馬哈魚籽,味道十分鮮美。令人尊敬的民間詩人(伊瑪堪)在新春佳節,用詩歌把美好的祝願獻給大家。老人們向他敬酒,聽他講故事,盡興而歸。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迷戀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項比賽,到處是歡歌笑語。
跳路神
又稱「跳太平神」。赫哲族傳統宗教祭祀節日。赫哲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都要舉行跳行跳路神的活動。所謂「路神」,赫哲語稱為「烏斯珠耶」,意為「求神保佑,人財兩旺」。法行的具體日期由薩滿擇定。祭祀之日,日上三竿後,薩滿在家中祭神、請神,眾人往薩滿身人噴灑一些水,數青年舉神杖、神像,隨薩滿從家中擊鼓而出,且唱且跳。
薩滿等邊唱邊跳,有時還進入人家,跳神祈福,來到誰家,誰家須給薩滿敬酒,或將迎春樹切成絲泡水給薩滿喝,以示敬奉神靈,有些人則乘機還願。十分熱鬧。薩滿及所謂「神隊」回到薩滿家後,還願者便送來犧牲、酒等。薩滿卸裝後,能歌善舞者便繫上腰鈴,擺今擊鼓,載歌載舞、等豬肉煮熟後,薩滿又穿上神衣,帶上神具,繼續作舞,最後眾人飲酒食肉盡情歡娛而散。
烏日貢節
「烏日貢」赫哲語是「喜慶吉日」之意。意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在農曆五月中旬,節期2至3日,地點在同江市與饒河縣赫哲族聚居區輪流。節日的白天主要是體育競技,有游泳、划船、撒網、拔河、叉草球、射箭等。這幾項比賽都與赫哲人的漁獵生活有關。
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是叉魚技術在陸上的演練和再現。節日之夜,在江邊舉行群眾性篝火文藝晚會和聚餐宴飲。人們跳起天鵝舞、薩滿舞、魚鷹舞、神鼓舞。熱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調悠揚的歌聲。
在赫哲人的節日食品或待客佳餚中,都少不了「殺生魚」。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有吃生魚的習慣,但是都沒有赫哲族的吃法多。不同種類的魚,有不同的吃法。因為殺生魚的多是數斤重一條的魚,所以沒有細魚刺扎口之虞。
「生魚籽醬」,有晶瑩剔透、大若黃豆、色呈橘紅的大馬哈魚籽,還有墨綠色的如米粒大小的鰉魚籽,加上鹽、醋、姜、蒜、辣椒、香菜等即可食用,營養價值極高。赫哲族獨特的食魚法還有魚條、魚乾、魚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