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又稱達摩祖師,是佛教德高望重的始祖。菩提達摩在歷史上有沒有與梁武帝會晤?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菩提達摩簡介: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梁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菩提達摩生平故事介紹: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說532、528)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據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築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歲,歷游各國都不曾見過,於是"口唱南無,合掌連日"(《洛陽伽藍記》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自小就聰明過人,因為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因此從小菩提達摩就能夠遍覽佛經,而且在交談中會有精闢的見解。
般若多尊者在遊歷天竺國時,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菩提達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眾生的理想,以及豐富的佛學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門下,成為禪宗的門徒,而且發願要將當時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統一起來,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興。後來菩提達摩繼承了師父的衣缽,在天竺國內弘揚佛法。有一天,他聽到自己的侄子,繼承南天竺王位的異見王,為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採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於是,菩提達摩便派弟子婆羅提前往勸諫,波羅提不辱師命,成功地扭轉了異見王的禁教政策,並且使異見王成為虔誠的佛教徒。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
菩提達摩有沒有與梁武帝會晤?
菩提達摩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生於南印度,他創立了一套參悟的禪法——「達摩禪學」,亦稱「南天竺一乘宗」。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好佛皇帝,據傳,他與達摩有過會晤。
據一些古籍記載,梁武帝曾在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向達摩請教:「造寺度人,寫經鑄像,有何功德?」達摩笑道:「並無功德……此有為之善,非真功德。」雙方「理不契機」,不歡而散(見《歷代法寶記》)。流行的北宋道原所著的《景德傳燈錄》對達摩生前活動又摻入了許多附會、杜撰的文章,其中對這次會晤有許多渲染之辭。所以,梁武帝究竟有否與菩提達摩晤談過,此事被列為禪宗「頌古百則」中的第一則公案,也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大疑案。
一些學者如中國的胡適、湯用彤、劉汝霖、印順,日本的仿估木憲德、宇井、鐮田茂雄等人就認為沒有此事。胡適在《菩提達摩考》和《書菩提達摩考後》兩篇文章中說:據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續高僧傳》雲,達摩「初達宋境南越」。
此「宋境南越」系指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中的劉宋王朝,故達摩來華最遲在劉宋滅亡(479年)以前。據《續高僧傳》卷十五《僧副傳》所載達摩弟子僧副從師、南遊和終卒年代推算,達摩約於470年左右來華,在華生活約50年之久,蕭齊初期(485~490年)已在北方傳道,此時梁朝還未建立。從時間上看,菩提達摩不可能與梁武帝有過會晤。
又據《洛陽伽藍記校注》卷一所載,達摩曾在洛陽瞻仰了華麗壯觀的永寧寺,時間當是該寺的全盛時期。《洛陽伽藍記》記有526年該寺剎上寶瓶被大風刮落之事,此後至534年毀於大火,故全盛期在516~526年之間,達摩謁寺約在520年左右,以此否定達摩於526年左右來華。《景德傳燈錄》中更雜以許多虛妄之處,因此,胡適認為這次會談純屬無稽之談。
另一些學者如馮友蘭、張岱年、孫述圻等人卻認為確有此事。孫述圻針對胡適的論據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初達宋境南越」中的「宋境南越」是泛指中國南方地區,是地域概念而非時間概念,該句意為「達摩起初抵達中國南方境內」,並非指劉宋期間抵華;深慧皎的《高僧傳》收錄了至519年止的名僧,其中卻沒有達摩之名。
永寧寺於526年被大風刮落寶瓶後,馬上被修復,興盛期延續至534年才真正結束,達摩於526年前後參觀該寺是可能的;這些文獻均出自晚唐前的人之手,它們比《景德傳燈錄》的可信度要大得多。像任繼愈、黃心川等人則認為上述兩說均有可能,不能形成定論。看來,為佛教史上的這件疑案,學者們經過一系列筆墨勘對,還是沒有形成一致的觀點。
相關內容: 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