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

生肖網站內搜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中國拉祜族的支系苦聰人的圖騰是葫蘆。他們視葫蘆為自己的始祖和保護神,至今仍把葫蘆看作女性美的象徵,男子擇偶追求的女性的乳部、腹部和臀部的標準都與葫蘆相似。他們給孩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獻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

雙江拉祜族在漫長的與大自然抗掙中創造了悠遠而鮮活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72路「打歌」。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拉祜族民間歌舞文化遺存之一。 2002年以來,我縣由

蘆笙舞是拉祜族舞蹈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集體舞蹈,多在春節和中秋之時跳,先由村寨長老在廣場上放有稻穀、玉米、甘蔗、果品、茶葉等物的篾桌旁向神祈禱,然後全寨人在吹蘆笙者的

「新米節」又稱「嘗新節」,拉祜語稱「扎西長」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傳說,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從葫蘆出來後,地面上沒有吃的,只能用山茅野薯充飢、「厄薩」天神把五

春節,也叫過年,拉祜語稱「擴尼哈尼」。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九,與漢族春節時間基本相同。不過,拉祜族過年分過大年和過小年。大年從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稱「女人的年」

現在拉祜族的主要糧食是大米,其它的谷、蕎、麥、豆類都屬於雜糧。他們做的米飯既鬆軟,又香甜。煮飯的炊具多數是用土鍋(一種比較粗糙的陶鍋),雖然家家戶戶都有鋁鍋,但煮飯

拉祜族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的雲南省南部。「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

拉祜族的年節,分為過大年、過小年兩次。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過大年,正月十五是過小年。大年一般要過5天,從大年三十開始至正月初四結束。 年三十以前,除夕這天,家家蒸糯

據2000年雲南省人口普查統計,雲南省境內的拉祜族人口已達到44.76萬人,主要分佈在思茅、臨滄、西雙版納地區。1953年4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時,依照本民族的意願,把「拉祜」

拉祜族大多數是50年代中後期,才從老林中出來定居的。金平、綠春兩縣各處的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差異。綠春縣定居較早,散住在哈尼族村寨附近,在哈尼族的影響下

拉祜族自稱拉祜納、拉祜西、拉祜普、戈搓等。民族他稱有鍋銼、苦聰、古宗、小古宗、黃古宗、小黃古宗、裸黑、大裸黑、小黃裸黑、目捨、緬、卡桂、阿當歸等等。內部主要分拉祜

節日:過年拉祜語叫「扣扎」或「扣木扎」,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臘月二十四全村打掃室內外環境,淨身沐俗,據說不乾淨年神不來,年成也就不吉利。大年三十以前,家家戶戶忙著

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葫蘆節源自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史詩敘述厄莎造就天地萬物後,將一粒金色的葫蘆種子種在一棵大樹下

拉祜族對生育極為重視,沒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觀念。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單獨外出和做重活,而且親人隨時在旁。生小孩後,家人精心照料,並單獨為產婦開灶,防止細菌傳染,殃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 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人口304174 人(1982年統計)。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語支。 拉祜族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和

拉祜族的民間禁忌很多,涉及生產生活的各方面,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飲食禁忌。禁止用母豬及母獸肉做「剁生」,認為生命為母性所給,剁其肉會遭到所有獸鬼的報復。禁食獻祭在

拉祜族源於甘肅、青海地區的古羌人,後向南遷徙,在戰國時就已經在雲南境內活動。在不斷的遷徙和與其他民族交往中,逐漸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舞蹈文化。拉祜人民喜愛歌舞,世世

拉祜族人口30餘萬(1982),主要聚居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及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雙江縣、西雙版納山區。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1957年改革和推廣了拉祜新文字。拉祜族

拉祜族男子身穿淺色右衽交領長袍和長褲,喜歡佩刀,繫腰帶,腳穿布鞋,頭戴包頭,長袍兩側有較高的開衩,領口衣襟等處用深色布條鑲邊,包頭用白紅黑等各色布條交織纏成。 拉祜

生肖網相關鏈接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今日熱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