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余聞方土,或以腦髓為髒,或以腸胃為髒,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
黃帝問於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髒,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歧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
歧伯答曰:天週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週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 故人一呼脈再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寫盛蠲
黃帝閒居,辟左右而問於岐伯曰:余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願聞口傳。歧伯對曰:夫百病之始生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為什麼現在的《黃帝內經》越看越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到《皇帝內經》大家也應該知道的是中國醫學歷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了,對於中國醫學的
黃帝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東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 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 問曰:有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 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
黃帝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干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
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病後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 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
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臟為紀,陰陽定矣。陰者主髒,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故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五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 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足厥陰。 厥頭痛,貞貞頭痛而重,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兩眉頭各一,入發至項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項中大筋兩傍各一,風府兩傍各一,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
黃帝問於歧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歧伯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