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動歌主要有獵歌、牧歌、麥收歌、打場歌、挖渠歌、紡車謠、砌牆歌等。許多愛情歌中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無比忠貞和熱烈追求。 2、習俗歌,生活習俗歌與各種儀式和民族傳
維吾爾族有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文化藝術。文學的體裁、內容都十分豐富,如流傳至今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等。勞動人民的口頭文學豐富多彩。流傳極廣的「阿凡提的故事」,至
春分時節,村子裡年齡最長的一個老奶奶,身著男式長袍,頭戴皮帽,下額貼上一副長長的山羊鬍子,手持一節擀面棒,天還未亮便領著一個男童,走家串戶,逢門便敲,門一開就先禮
維吾爾族的婚俗大體上由提親、定親、議婚、完婚等四個階段構成。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階段的具體步驟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
人們常說新疆人「會說話便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能歌善舞是他們的天賦,也是外人艷羨不已的才華。同時,新疆又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它融匯了多民族的歌舞語彙和民族
維吾爾族舞蹈與其他民間舞蹈一樣來自干生活。維吾爾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大草原卜。後稱層至古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騎生活發展到地區的農業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信奉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一講究。忌踩餐布或從餐布跨過。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隨便到鍋灶前去,不能隨便揭看鍋盆等炊具。盡可能不剩食物於碗中。不能將飯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自稱「Uyghur」的音譯,具有「聯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結」的意思。「維吾爾」一名最早見於漢籍是在公元4世紀的《魏書·高車傳》裡,被
維吾爾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女家舉行出嫁儀式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們簇擁著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親。舉行儀式時,客人分男(左)女(右)兩廂,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禮,念
關於維吾爾族的族源,說法不一。維吾爾民族人按自己的發展史記載。本民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生爭鬥分裂,帶領自己的部下逐漸形成了突厥和回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區別就是,生活方式不同,語言上雖有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是所有的詞都一樣。維吾爾族主要是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部的南疆,多以農耕業為生。而哈薩克族生活在
維吾爾族待人接物很講禮貌。路遇長者或賓朋,要恭立道旁,右手放在心口並鞠躬,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傾斜30度,口稱「薩拉木裡孔」(祝您平安)。平時說話要讓長者先說,走路讓長者
從文化史的角度看,宗教往往是一種文化的核心因素。以《古蘭經》為標誌的阿拉伯文化對維吾爾族文化的影響很大,其中《古蘭經》中多出現的「七」這個數對維吾爾語的數的概念產
維吾爾族小花帽的種類很多,就其制做方法和工藝特點可分為:絲線平繡、絲線結繡、串珠片繡、格子架繡、盤金銀繡、十字花繡、勾花刺繡、扎絨刺繡以及刺、扎、串、盤綜合繡等。
「木卡姆」是中亞、南亞、西亞、北非及整個伊斯蘭文化圈內擁有的一種樂舞形式。「木卡姆」這個詞源於阿拉伯語。在現代維吾爾語中,這個詞有廣、狹兩個含義,廣義指一種大型古
維吾爾族服飾——花樣較多,非常優美,富有特色。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
1、烤全羊是選擇羯羊或週歲以內的肥羊羔為主要原料,羊宰殺後,去其蹄及內臟,用精麵粉、鹽水、雞蛋、薑黃、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調成糊狀,均勻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後用釘有鐵釘的
囊《辭海》上說,囊是波斯語,「麵包」的意思,中亞地區的民族都吃囊,這說明囊的分佈範圍很廣。囊在新疆的歷史很悠久,在我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陳
一、刀郎舞簡介 「刀郎舞」是表現狩獵過程的一種粗獷豪放、節奏深沉、動作剛勁有力的民間舞蹈,盛行在葉爾羌河畔的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地區,深為全疆人民所喜愛。每
維吾爾族民族工藝品種繁多,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中,喀什土陶佔有重要的地位。新疆喀什土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維吾爾族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