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湘妃》:這首詩仿《楚辭》而作,歌詠古事

李賀《湘妃》:這首詩仿《楚辭》而作,歌詠古事

李賀《湘妃》:這首詩仿《楚辭》而作,歌詠古事

古龍小說

李賀(790~816) ,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 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有「太白仙才, 長吉鬼才」之說。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賀的《湘妃》,一起來看看吧!

湘妃

李賀〔唐代〕

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神娥蓋江水。

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

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此詩正如標題所揭示的那樣,寫的是神話傳說中湘妃的不幸遭遇,以及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是一首愛情的讚歌,在寫法上別具一格:不寫生前的傳說,而寫死後的情感;不寫悲劇的本身,而寫悲劇的後果;不寫悲劇的過程,而寫悲劇的氣氛。由此而創造出另一個自然世界與情感世界,使讀者有如聞如見的親身感受。

一開篇詩人就以飽蘸情感和具有豐富想像的詩筆寫道:「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神娥蓋江水。」其中,「千年」、「長伴」、「老不死」說明時間的久長而愛情之花永不凋謝。二妃本來因痛哭而死,但「死」並非愛情的終結,相反,真正的愛情將永世長存,其憑證便是永遠年輕的「筠竹」。此竹不僅永世永生伴隨著「神娥」,而且由於滋生繁茂,甚至覆蓋了整個湘江的流水。用語貌似誇張,實寫愛情的巨大能量。這裡,詩人從最具神話色彩的斑竹寫起,是因為斑竹是湘妃灑淚而成,是愛情生死不渝的歷史憑證,所以最能顯示出這一故事的神髓。接著的「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二句由寫湘妃轉入寫虞舜葬地。前句以動喻靜,通過耳之所聞來形容九疑山之高大寬廣及其深邃寂靜。「蠻娘」、「吟弄」、「九山」、「靜綠」等意境使人自然聯想到毛澤東《七律·答友人》中的詩句:「九疑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之後的「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二句承前,寫湘妃與舜兩地睽隔,只能在夢中相見。舜葬蒼梧,妃死湘水,兩地相距雖不甚遠,但峰巒隔阻,還有雲山霧障。在此無可奈何之際,只有象巫山神女那樣,夢中能得一見了。其中,「遙相通」說明二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結尾的「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二句轉寫湘妃。此詩以詠湘妃為主,所以結句與開篇相照應,極寫湘妃死後的悲痛與孤寂。「巫雲蜀雨」雖可一面,但大量時間卻忍受著死別的熬煎。其難以排遣的愁怨彷彿雲霧煙靄一般,凝聚於洞庭湖寬廣的空間。當秋日來臨之際。更增添了其悲痛的氣氛,有如《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幽愁秋氣上青楓」一句的情感容量便包含了《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涼夜波間吟古龍」一句運用「龍」這一意象創造了悲劇氣氛。其中,「涼夜」乘「秋」而言,涼,既是體膚之感覺,又是心理的感受與環境的悲涼。

全詩仿《楚辭》而作,歌詠古事,構思精巧,動靜結合,畫面靈動,極幽清淒迷,描繪出一幅清幽而又絢麗的畫面,通過寫生離死別的愛情來寄托詩人的審美意識和對「湘妃」這一悲劇的認知。在用詞上,「寒空」、「幽愁」、「秋氣」、「涼夜」等具有冷色調的詞彙既突出清幽的情境,又為這首浪漫的詩作添上扼腕的歎息。

相關內容: 李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龍小說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