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為」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夜雨》吧。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最為發達的時期,唐詩,早已成為大唐繁榮的代名詞,在那個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文學最高水平,期間,湧現出了有名有姓詩人2536位,誕生了近五萬首詩歌,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讚歎不已。
在唐代浩如繁星的詩人中,白居易無疑是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因其詩通俗易懂,他也成為了國外最受喜愛的唐代詩人。可以說,白居易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都是家喻戶曉的詩人,此外,白居易一生筆耕不輟,是唐代詩人中作詩最多的詩人,因此,後人稱為「詩王」。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膾炙人口,很多詩歌我們自幼便開始接觸,比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長恨歌》、《琵琶行》、《問劉十九》等,這些詩歌都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下面就來欣賞白居易的一首冷門情詩,通俗易懂卻感人至深,很多人以為是現代詩。全詩如下: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望眼欲穿的人啊,她卻與我相隔萬水千山。我難以忘懷的事啊,我卻只能深埋心底。故鄉遙遠難以歸去,我只能遙望、只能朝思暮想。心中憂愁苦悶怎麼排解,日日夜夜都不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只能獨自宿在這空屋中。秋天還沒有來臨,卻已風雨紛紛。不如學學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
此詩是白居易四十歲即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時所寫。相傳白居易深愛一個名叫湘靈的女子,詩人多次為其寫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
詩人開門見山,寫出了所要記敘的事情,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在無需意像的渲染的情況下,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前兩句也是傳唱度最高的兩句,至今,仍是表達愛情與思念的名句。四句話形式上兩兩相同,但情感上卻是層層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二人相距遙遠,卻並沒有提及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又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則重點寫到了思念,寫到思念的程度,也並沒有深寫。第三句對第一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第四句是對第二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寫實,故鄉、人都是客觀存在的。二、四句是寫虛,回憶中的事和肝腸絞痛的感覺是詩人主觀的感情。虛實結合,渲染氛圍。詩人付與「人」一個「隔」,付與「事」一個「結」字,給人一種一對火熱的戀人被活生生分開來的感覺。詩人用兩個冰冷的字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火熱的情感,而火熱又敗於冰冷,這時引出自己肝腸絞痛的感覺顯得自然,又打動了讀者。 作者在描寫夜雨場景的時候,卻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兩句話二十個字。這兩句話不寫思,不寫念,不寫人,不寫事,只是用簡潔的言語描繪了許多意像,燈、堂、天、風雨。
而後,一個「況」字替代了千言萬語的心理描寫。「夜」是時間,在「夜」之前詩人用了一個名詞作形容詞來形容「夜」,「殘燈」。燈從晚上點,點到殘,一定已是深夜。詩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著心中的戀人。殘燈昏暗的光下,長長的燈芯使光閃爍著,詩人在這情景萬分傷心,沒有言自然顯得寂靜,寂靜使屋子顯得「空」,顯得寂寥,寫出了詩人心中的悵然若失。
「秋天」「未曉」「風雨」更是融情於景。「蒼蒼」二字既是對風雨的描寫,又是詩人此時的心境。這兩句,不著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詩人的思念之情著色。
最後一句話,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使用直抒胸臆的寫法,將全詩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詩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在這無果的結局中謝幕,無數的思念,向何處傾訴。
整首詩雖是寫愛情,寫思念,但不像多數愛情詩一樣婉約,它大氣、又不失細膩,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情感之至,一種渾然天成。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格律詩,全詩也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格律的羈絆,用最直白的語言,抒發了最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