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原詩》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原詩》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詩詞問答

《原詩》是清代文學理論著作。葉燮著。「原詩」即推究詩歌創作本原的意思。《原詩》原附於作者的詩文集《己畦集》中,分內、外兩篇,每篇又分上、下卷,共為4卷。另有康熙間刊本《原詩》4卷。道光間《昭代叢書》收入《原詩》,著錄為1卷本,1927年丁福保輯 《清詩話》,收入 《原詩》為4卷本,1935年葉啟倬輯 《郎園先生全書》,收入 《原詩》亦為4卷本。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原詩》校注本,霍松林校注,與薛雪 《一瓢詩話》、沈德潛 《說詩晬語》合刊,納入郭紹虞主編的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叢書。校注本分內、外兩篇,每篇又分上、下卷,仍為4卷,但內篇的上、下分卷根據文意作了調整,將上卷中「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以下4000餘言歸入下卷,4卷又分為若干節,甚便研讀。該本校勘即以 《清詩話》本為底本,校以《己畦集》本,箋注著重於引語的出處和有參考意義的材料,是目前最為完備的本子。

葉燮 (1627—1703),字星期,號己畦,嘉興 (今屬浙江)人。晚年定居於吳江之橫山,又稱橫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寶應知縣,因性格鯁直,不容於上官,被罷官後絕意仕進,浪跡江湖,教授生徒。除《原詩》以外,他的著述有詩文集《己畦集》和《江南星野辨》等。

《原詩》約3萬餘言,校注本將4卷又分成53節,眉目甚清。《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此書說:「其大旨在排斥有明七子之慕擬,及糾彈近人之剽竊。其言皆深中癥結。而詞勝於意,雖極縱橫博辨之致,是作論之體,非評詩之體也。」看到了該書與一般詩話著作的不同之處。《原詩》著重探索了詩歌的發展規律、創作的主客觀條件、藝術表現方法的多樣性等問題,在系統性和理論性方面,是古代詩話中的代表作。

《原詩》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詩歌的源、流、正、變與沿、革、因、創問題,他說: 「詩始於《三百篇》,而規模體具於漢,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歷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餘年間,詩之質文、體裁、格律、聲調、辭句,遞升降不同。而要之,詩有源必有流,有本必達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學無窮,其理日出。乃知詩之為道,未有一日不相續相禪而或息者也。」(《內篇上》)他認為「踵事增華」和「因事遞變」體現著詩歌歷史的進程,從而反駁了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理論。但對於公安、竟陵派的反覆古主義主張,他也不無微詞地指出: 「於是楚風懲其弊,起而矯之。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闢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而入於瑣屑、滑稽、隱怪、荊棘之境,以矜其新異,其過殆又甚焉。」( 《外篇上》)在闡述詩歌的發展問題上,葉燮意圖在當時的復古與反覆古的詩歌主張中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其見解頗有可取之處。

在討論詩歌的創作問題時,葉燮以 「理、事、情」三者概括客觀事物,而以 「才、膽、識、力」四者表示詩人進行創作的主觀條件。他說: 「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者足以窮盡萬有之變態。凡形形色色,音聲狀貌,舉不能越乎此。此舉在物者而為言,而無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膽、曰識、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窮盡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聲狀貌,無不待於此而為之發宣昭著。此舉在我者而為言,而無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內篇下》)他以反映客觀事物為文學創作的任務,具有唯物論的色彩;而以鍛煉「識」作為創作主體的首務,他說: 「大約才、識、膽、力,四者交相為濟。苟一有所歉,則不可登作者之壇。四者無緩急,而要在先之以識;使無識,則三者俱無所托。」(《內篇下》) 他認為作者的思想境界與作品的特徵是一致的:「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龐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遺世之句,杜甫興 『廣廈萬間』之願,蘇軾師 『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類,皆應聲而出。」(《外篇上》)這一分析是中肯的,與他的「胸襟」說前後呼應,都強調了創作主體的主觀條件。他說: 「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後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生,隨生即盛。……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為基,而後可以為詩文。」

在涉及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和工拙美惡的美學特徵時,葉燮主張藝術風格的豐富多采和相互之間的融會貫通: 「陳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濟,於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若主於一,而彼此交譏,則二俱有過。然則詩家工拙美惡之定評,不在乎此,亦在其人神而明之而已。……舒寫胸襟,發揮景物,境皆獨得,意自天成,能令人永言三歎,尋味不窮,忘其為熟,轉益見新,無適而不可也。」( 《外篇上》)這一美學觀點具有辯證色彩,已超出了他的許多同代人,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由於封建時代的局限,葉燮的詩歌理論也帶有濃厚的儒家色彩,以合於六經之道為文學的最高原則,這影響了他詩論的進一步的宏揚。

葉燮一生僻處山野,他的創作實踐遠不如他的理論先進,這就影響了他詩論的流播。他的學生沈德潛和薛雪在一些問題上闡發了葉燮的論點,但對其先進的觀點吸收不多,如沈德潛創「格調說」,實際上已另成一派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