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桿節是雲南的少數民族僳僳族最隆重的節日,在農曆的二月初八,僳僳族的刀桿節就開始了,在僳僳族當地,他們的刀桿節就類似於我們的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參加,最主要的活動就是上刀山下火海。
「刀桿節」,是僳僳族同胞最莊嚴神聖的民族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源於一個悲壯而深情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漢族和僳僳族的遠祖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後來,「兄弟大了要分家」,漢族哥哥和僳僳北北分別用石樁和草繩各圈出了一片土地,誰知突然起了一場野火,哥哥打的石樁牢牢在地,而弟弟結的草繩卻成了灰燼:屬於自己的土地怎麼也找不到了,只好四外流浪。最後來到高黎貢山上的原始森林裡容身,靠打獵度日,生兒育女。
下火海
可是,境外有些壞人卻不讓他們安安生生地過日子,常常派軍隊來到他們的寨子燒殺搶掠。漢族哥哥的後人知道後,就派了兵部尚書王驥率領大軍來幫助他們打敗了壞人。王驥在邊疆建關設卡,教年輕力壯的僳僳人練兵習武,並發給他們糧米銀錢。不料,朝廷裡的壞官卻誣陷說王尚書想造反,慫恿皇帝把他召回。接著又暗作手腳,在接風宴席上將人毒死了。噩耗傳來,僳僳人民悲痛萬分。他們憤怒地燃起了堆堆篝火,還用高高的樹桿和鋒利的長刀架起了「刀山」,發誓要化悲痛為力量,「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牢牢保衛好王尚書幫助他們建立起來的美好家園。
上刀山
每年二月初七夜幕臨之時,山上的一堆堆篝火便在山寨固定的節日場地上熊熊燃燒起來。男女老少便繞著火堆縱情地邊歌邊舞,這叫「打歌」。待篝火燃成老大一堆通體透紅的火炭時,便有剽悍勇武的僳僳漢子纏赤巾、穿赤衣、搖赤旗,迎著赤焰,赤腳躍入赤炭之中,手舞之,足舞之。「火海」中,他們時而狂奔亂跳,踢得炭火如鋼花亂濺;時而又兔起鶻落,在火場中翻跟斗打倒立;時而又捧起大捧小捧的炭火往臉上揉……烈焰騰騰,火星四躥,不時引得人們「哦哦哦」驚出——這便是「洗火澡」,也就是「闖火海」,據說這是「上刀山」的前奏,既可驅妖避穢,又可以活絡筋骨,有點像優秀運動員大賽前的「熱身」。
二月初八,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來臨。場子中央那架用兩根巨木和72把或36把鋼刀綁成的五彩繽紛、高聳入雲的「刀山」磁石般地吸住了千百雙目光。刀是真刀,一律朝上的鋒刃閃著藍幽幽的光,一試,觸棉立斷;光腳,一樣血肉長成的赤腳,怕傷著,就請寨中長者灑上些「符水」。然後喝酒,大碗大碗的壯行酒;接著頭一昂:「上刀山!」於是,手握刀刃,腳踩青鋒,一步一高,一高一險……這時,流雲凝步,飛鳥忘翔。
直到第一位勇士矯健的身影出現在藍天白雲之上的「刀山」之巔,手拉桿頭來了個驚險之極扣人心弦的凌空倒立,然後反飄揚在「刀山」之上象徵著勝利和吉祥的五色旗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依次拋插在地面之上,群情激盪的歡呼之聲才春雷般炸響,林濤般湧動。
「刀桿節」,是雲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時間是農曆二月初八。刀桿節的來由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卡。工尚書到職後,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僳僳族人民發展生產,使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僳僳山寨時,氣得人們磨拳擦掌,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僳僳族人民決定將五尚書遇害的二月初八定為操練武功的日子。
刀桿節的熱鬧場面
每年這天,練武者苦練本領,傳授先進功法。於是代代相傳,形成刀桿節。節日這大,兒十里內外的僳僳族群眾,穿著節日的盛裝,從四方八面彙集到羊腸河畔的刀桿場。在夜暮降臨大地時,刀桿場上的裡裡外外燃起許多火堆。忽然,廣場中央燃起的四個大火堆的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照射春滿場的人群。接著鋩鑼噹噹響,刀桿場上的人們互相拉起手來,圍著明亮的火堆,跳起輕快的三弦舞。當場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紅紅的火炭時,活動的主持者宣佈"跳火海"開始。這時,五個赤著雙腳的驃勇漢子立即闖入場上的火海,在裡面不停地彈跳,急促的腳步踩起無數的火花四處飛濺,好似飛逝的流星。
男子表演下火海
接著,闖火者以閃電般的速度,個個手棒通紅的火炭,分別在臉上和身上擦洗,然後又讓火球在他們手中飛炔地翻滾、搓揉。圍觀的群眾時而歡快,時而緊張,時而讚歎,時而驚訝…迸進發出陣陣喝彩聲。經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時,"跳火海"活動方告結束。第二天,刀桿場上豎起兩根二十餘米高的紅花樹桿,樹間交叉著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長刀。晌午時刻,歡樂的人群再次擠滿廣場。隨著主持者一聲令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霧大頭戴藍布帽,身裝大、紅袍,赤腳衝至刀桿樹下,各自斟滿一杯壯膽酒一飲而盡。隨即縱身跳上刀桿,雙手緊抓上層的刀面,赤腳斜踩於下層鋒利的刀刃上,運用平時練就的氣功本領撐著腳掌,手腳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勇士們登上高高的桿頂時,場上簇擁的觀眾,個個瞠目結舌,並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相關內容: 僳僳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