僳僳族的火把節是怎麼來的 有什麼特色

僳僳族的火把節是怎麼來的 有什麼特色

僳僳族的火把節是怎麼來的 有什麼特色

民族文化大全

僳僳族火把節文化

在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僳僳族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在火把節這一天當地人民聚在一起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等活動來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想更瞭解僳僳族的火把節嗎?

火把節是德宏僳僳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僳僳族過火把節別有一番情趣,節日這天,寨子裡熱熱鬧鬧,人們喜笑顏開穿上節日盛裝,全家團圓,殺豬宰羊,談天說地,論古道今,美美地喝著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講團結、家家戶戶互相祝福。

這天,待到倦鳥歸林、夕陽銜山時,人們點起火把從屋裡到屋外,從院內到院外熏燒災蟲。火把左右擺動,上下舞動。老年人邊舞動火把邊念叨:「燒死跳蚤、燒死老鼠、燒死魔鬼、燒死一切害人蟲!……」然後,老人又拿著火把去照果樹,念道:「開花吧!結果吧!讓人們收穫吧!」眾人同呼:「開花吧!結果吧!花果滿山,糧食滿倉!」入夜,火塘通明,人們歡歡樂樂跳起蘆笙舞、三弦舞。親親熱熱手拉手舉行跳戛、唱民間敘事長詩《火把節調》。這個調子也稱「半年生產調」,其內容是總結半年生產經驗的。這時春播夏收的作物,如蕎子、洋芋等等已成熟收進了家。人們唱豐收鼓幹勁,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僳僳族火把節的傳說。

很古很古的時候,雲南維西地區有三多:石頭多,樹多,野獸多。還有三少:人少,地少,糧食少。在這裡住的人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另外也種一些火燒地,在亂草棵子裡點起一把火,燒出一片空地,不耕也不鋤,用梭鏢撥弄撥弄就下種。種玉米,也種麻,就是不會開水田,種水稻。後來他們怎麼又開水田、種水稻了呢?這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天大早,太陽像一團大火,把山上石頭都烤紅了,天熱得連野獸都躲在巖洞裡不出來,打獵也打不著;種下的玉米剛長到齊腰那麼高,就全枯死了。人民餓得前胸貼後胸,家家戶戶都牽著餓得精瘦的小豬到森林裡去找野菜;因為小豬知道野菜當中哪種有毒哪種沒有毒,只要它能拱吃的,人就能吃。就這樣,大鬼主還一個勁兒地要糧、要獸皮和各種各樣的東西。人民生活苦得像黃連稈上的蟲兒,嚼不完的苦渣,喝不完的苦水。村村祭天祭地,哭喊著祈雨,盼天神救星。就在這時候,蜀漢的承相諸葛亮帶著四川兵馬,翻山越嶺沿著瀾滄江來到了雲南維西。

老輩人傳說:諸葛亮的兵象天兵天將,個個都穿著鐵背心,就像穿山甲一樣;刀砍不進,箭射不透。兵多得像螞蟻搬家,馬多得像樹葉上的紅蜘蛛;密密麻麻,一層又一層。他們剛一下山,可把當地的人嚇壞了,藏沒處藏,躲沒處躲,有的整村整村地往深山裡逃。當時逃到貢山那邊去的大多數是藏族,沒逃去的大多是納西族和僳僳族。

諸葛亮和大鬼主在斕滄江邊上打了一次大仗。大鬼主的兵躲在荊棘棵子灌木叢裡向外放毒弩箭,諸葛亮的兵拉了個大包圍圈,往荊棘棵子灌木叢裡放火箭,箭頭上點上火,把亂樹棵子全引著了。大鬼主的兵往外一跑,諸葛亮的兵馬奮勇衝殺,這一下,大鬼主可吃了敗仗,他的兵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大鬼主跪在村寨外面的路口上投降了。

老百姓聽說諸葛亮打敗了大鬼主可高興了,敲著木鼓,吹著木葉,跳著舞,唱著調子,從森林裡湧出來迎接。各村各寨的頭人帶了幾個獵人去見諸葛亮。他們沒帶長刀,也沒帶毒弩箭,只帶去了一些賡香、熊膽,另外還帶去幾張獸皮,也有老輩人說,還帶去了一些野蜂蜜和黃蠟。

諸葛亮親自到寨門口來迎接。頭人們來的時候,還有點提心吊膽,惶恐不安,可一見到諸葛亮那種和藹可親的樣子,就不再害怕了。諸葛亮擺上酒給大家喝,擺上煮羊腿給大家吃,還給大家蒸了大顫大甄熱氣騰騰的大米飯,大傢伙兒吃得可香啦。這裡的人民是很難吃到大米飯的,一沒有種籽,二沒有種水稻的田地,也不耕種,要想吃大米飯只有拿獸皮到麗江,或者到劍川去換;山高路險,野獸又多,沒有幾家人去換的;所以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很難吃到一點大米飯。

諸葛亮瞭解到這個情況,就和頭人商量,決定派人回四川調兵往這兒運稻穀,同時又派出很多漢兵教大家開闢水稻田。開闢水稻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先要放火燒掉山上亂木、亂草棵子;趕跑野獸,然後再動手搬掉石頭。石頭太多,大塊的搬不動,小塊的搬不完。從那時起,這兒就流傳下來這麼兩句諺語:獵取香樟就別怕跑斷了腿,開闢水田就別怕砸斷了腿。

因為香樟跑得最快,獵人用弩射中了它,還必須窮追不捨,直到它力竭倒地,才能捕獲。開水田就得刨土搬石頭,從山坡往下滾石頭砸傷人的事經常發生。開著開著,不定哪塊石頭滾下來,近處幹活兒的,躲閃不及就會把腿砸斷;遠處幹活兒的人,有的連腦袋都砸成九月的番木瓜,因為離得越遠石頭跳得越高,而且越往下滾,帶動的石頭越多,就像一隻山鳥驚飛了,一群鳥也跟著飛起來一樣。

幹活兒的人有當地的各族各部落的,也有諸葛亮帶來的四川兵。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躲著石頭刨地,可是還有不少人被砸死砸傷。有人把這事察告了諸葛亮,諸葛亮騎著馬來到山坡一看,可著了急,死傷了不少人,田地也沒開出多少,這麼干怎麼行呢!他皺起眉頭想出了辦法。他傳下號令:把大夥兒召集到山上,排成一個橫排,一齊動手,搬的搬,推的推,滿山滿坡大小石頭一齊往下滾。就這樣象趕牛似地,從山上往山下趕石頭,一直趕到瀾滄江邊。據說今天江邊上的大塊的、小塊的、成堆的石頭,都是那時諸葛亮帶領大家從山上趕下來的。經過江水沖洗,顯得又白又光滑。

遇上特大塊兒的石頭,諸葛亮就叫大夥兒架起大火來燒,把石頭燒酥了,然後再往上潑冷水,石頭就一塊一塊地自己碎裂了。這種搬大塊石頭的辦法,在當地一直沿用了許多年。有些較小塊的石頭沒有滾到江邊,半路上就停下來,於是就按照諸葛亮的辦法:在哪兒停下來就在哪兒壘起一道道石埂;接著就平土修渠,把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引到田里。經過漢兵和當地百姓共同努力,荒山坡上終於開出了第一塊水田。

有一天夜裡,一個探馬來給諸葛亮報信,說到四川去運稻種的大隊人馬快到了,現在正停留在森林裡,路又黑,野獸又多,另外還有瘴氣。不少人坐在地上休息,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來了,這樣死了不少人。

諸葛亮連夜請來了一些當地老年人和有經驗的人,向他們打聽瘴氣是怎麼回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向諸葛亮作了詳細介紹:「瘴氣是一片一片的,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怎麼才能知道是遇上了瘴氣呢?就是當人們走近森林沼澤地的時候,走著走著突然覺得腿發軟,眼發黑,頭髮脹,胸口憋得慌,張著嘴『呵味』、『呵味』地喘氣,好像有無數的妖魔鬼怪,魷牙咧嘴地在眼前晃來晃去。這就是遇上瘴氣啦!」也有的老人說:「遇上瘴氣就是遇上沼澤地遊蕩鬼啦!遇到了就九死一生!」也有的人說:「那不是遊蕩鬼,而是一種惡氣。」

大家議論紛紛,在諸葛亮面前爭論不休。諸葛亮就問:「遇上瘴氣你們怎麼辦呢?」一個老人回答說:「咳!沒關係,遇上瘴氣,一別害怕,二別發慌,就拚著命一個勁往前走,不到一袋煙的工夫就能衝出去;千萬不能蹲下來,更不能坐下來休息,一蹲下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死了以後,身體縮成一團,張著嘴,瞪著眼,那樣子可怕人呢!」諸葛亮皺起眉頭在想辦法,然後又和頭人們仔細商量。決定讓附近各村各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到森林沼澤地去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

各村各寨的男女老少,每人舉著一束火把出發了,從遠處看,山坡上就像有無數彎彎曲曲的火龍在遊蕩,把滿山滿坡照得一片通紅。原來瘴氣遇上火把就像毒蛇遇上檬子一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麼瘴氣把火把熄滅,要麼火把把瘴氣驅散。人多,火把也多,一下子把瘴氣全趕跑了,連附近的毒蛇猛獸也趕跑了。於是人們把一袋袋的稻穀和棉籽迎接回了村寨。各村各寨的男女老少,人人高興,他們舉起火把,一面縱情地跳舞,一面唱起了歡樂的調子。

這天正是夏歷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水稻,栽棉花了。諸葛亮留下一大批四川兵在這裡屯田戍邊,同時教大家插秧種稻。諸葛亮把事情安排妥當以後,又帶著漢兵南下打仗去了。他臨走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夾道歡送,幾百里的山坡道上都灑滿了緬桂花、金銀花、攀枝花的花瓣。老百姓替他們牽馬背東西,一直送到劍川壩。

留下來的那些漢兵,有的一直沒有回去,討了當地的姑娘,生兒育女直到如今—這就是現在的「四外族」。意思就是四川來的外族人。他們自己稱自己是「客家人」,意思就是外來的人,不是當地土著民族,至今仍住在山上,那是他們屯田時建立起來的村寨。以後世世代代,每到夏歷六月二十四日,他們就點上火把,唱歌跳舞,慶祝這個迎來幸福生活、驅逐蟲獸、消除瘴氣和瘟疫的日子,稱它為火把節。

相關內容: 火把節僳僳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