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保安族主張早婚,認為「早生子女早得福」,一般是男17歲,女15歲即可成婚,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媒人說合,其主要過程是先由男方請媒人說親,接著是下聘禮、認親、結婚。
首先,由男方請媒人去徵詢女方父母的意見,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結親,即由男方準備好茯茶一塊、「四色」禮1份、衣料1件,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去正式定親,叫做送「定茶」;接過「定茶」的姑娘,就不准再相親了。如果女方又將「定茶」送回男家,就說明不願結親。認親後到結婚之前的時間,男方每逢「齋月」、「爾德節」都給女方家送些禮物,一年一度的新糧豐收後,男方也要拿些到女方家去讓其嘗新。當雙方家長認為男女均到結婚年齡了,便由女方家長和媒人商定彩禮的數量後,通知男方按商定的要求逐一辦理。
送彩禮時,由媒人率領男方的本家弟兄3至4人,帶著衣料、粉、胭脂、香皂、手鐲、耳墜等送往女家;女家的本家弟兄在門口迎接,設宴席招待男方送禮人。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禮的種類不斷增多,如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甚至電視機、電冰箱等。女方家在接男方送的彩禮時,不但自己家請來客吃喝,而且女方的親房戶族都要分別請吃,名曰「叫客」;「叫客」越多,越顯示了女方的親房戶族多和彼此團結。
保安族的婚禮是熱鬧而有風趣的。婚禮大都選在「主麻日」(禮拜五)舉行,這天早上,新郎家從家族中選派7至8名男性,其中有一名是新郎的陪客,另派兩個年輕婦女作陪姑,一同牽著披紅掛綠的馬去娶親。一到新娘家,媒人引著新郎給新娘家族中的長輩一一拜見。新娘村裡的小伙子向娶親人要「奴工木哈錢」(保安語,意為羊肉錢)。娶親者吃畢後,要給「羊肉錢」,否則便被拉到院子當中,在臉上抹黑,引得滿院人大笑。
娶親人離開女方家時,小伙子們還要向媒人要一隻羊羔錢,以便當晚吃一頓「手抓」羊肉;媒人故意不出錢或者少出錢,小伙子們嫌少了不答應,有時將媒人的鞋襪脫光,在冰雪地上或泥水裡拉著跑,這樣折騰半天,直至媒人拿出羊肉錢,小伙子們一聲歡呼,這場鬧劇才結束。
接著是女方家送親。送親的人一般是20至30人,男多女少。送親開始,由本家族中年齡較大的一名婦女手扶著新娘,右手托著1只盛著五色糧食(麥、豆、玉米、青稞、小米)和茯茶的盤子,讓新娘邊走邊向撒五色糧食,走出娘家大門,以示祝福娘家,把吉祥和幸福留給父母、姐妹和弟兄。出了娘家門,新娘騎馬,頭上蓋面紗,身上披一條紅毯子,由送親的前呼後擁一道去新郎家。到新郎村裡時燃放鞭炮以示喜慶。
保安族的宴席比較豐盛,也比較講究,首先上席的是放有冰糖、桂元、葡萄、杏干、茶葉的三炮台蓋碗,隨之擺上冰糖、核桃、葡萄、水果糖、瓜子、杏干、紅白沙糖、花生;然後是散子、果果、糖包、肉包、花卷饃、燴菜;最後端來的是「八碗」、一鍋子,在上每一道菜時,新郎要逐席向客人致「色蘭目」,以示男方家對女方家的尊重。
當晚,在男方家是最熱鬧的時刻,全村的小伙子們都來鬧宴席場了。小伙們在院中燃起一堆大火,燒著銅壺茯茶,院子的四周張燈結綵,人們一邊喝著茶,一邊說笑戲耍,一直熱鬧到午夜,臨近結束時,所有的小伙子互相搭著肩膀,邊舞邊唱《宴席曲》。當人們要離開時,主人以紅棗、核桃等食品招待,互相說幾句喜話,整個婚禮才告結束。
新婚之夜,村裡的小伙子還偷聽新娘、新郎的秘密。婚禮的第二天,男方要繼續宴請女方的母親、舅舅等,他們吃完宴席後,由男方長輩出面結新娘的母親「抬錢」;客人離席之前,新娘、新郎雙方長輩說一番客氣話,以示兩家成為親戚。
第三天是婚禮的最後一天,男方的姐姐、嫂嫂、嬸嬸等和新郎新娘到女方家「回門」。他們到了女方家,同樣先是「轉客」,最後在女方家吃酒席。
相關內容: 保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