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數量史上第一,摯愛之人因他一首詩而死!來和本站小編一起漲知識吧!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生於1125年,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於一個官宦大儒世家,祖父輩既是朝廷官員,又是儒學大師,給了陸游很好的教育,他從小就有濟世報國思想,期盼北伐中原、匡扶社稷。雖然壯志未酬,但陸游卻用內心的吶喊和飽蘸激情的筆觸,創作了大量詩文作品,給後世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科考頭名,反受連累。陸游出生於兩宋之交,北宋滅亡後,年幼的陸游被父母帶著南逃避難,在偏安的南宋漸漸長大。他從小好學,長大後參加進士科考試,名列第一,把一同參加考試的秦檜的孫子秦塤比下去了,招致了秦檜的不滿,便給陸游層層設堵。直到秦檜死後,陸游才得以踏入仕途,先後在地方、京城擔任主簿、言官、司法等方面的職位,期間幹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進諫,看皇帝有錯就勸諫皇帝,看大臣有錯就彈劾大臣,表現出了嫉惡如仇、錚錚鐵骨的名士風範。當然他也為此多次受到貶謫。
陸游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前線歷練,終嘗夙願。抗金北伐是陸游強烈的政治主張,他曾多次給朝廷上表,表達到抗金一線殺敵報國的心願,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1171年,46歲的陸游應川陝宣撫使王炎之邀,終於來到了陝西漢中一帶的抗金一線。他在此撰寫《平戎策》,制定了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還經常隨隊到駱谷口、仙人原、大散關一帶巡邏,在邊陲風雨中用心歷練。後來朝廷否決了《平戎策》,調王炎回京,陸游一生中唯一一次軍事實踐隨之結束。雖然只有短短8個月時間,卻給陸游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輾轉各地,初心不改。離開軍事前線後,陸游在四川、江西、浙江等地輾轉為官,他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隨著詩名漸盛,他受到了宋孝宗的接見,調入京城任軍器少監,後又升為吏部郎中。雖然陸游的任職地方、崗位不斷調整,但他抗金北伐的志向從未改變,多次向朝廷上書,請求整飭戰備、出兵北伐、收復中原。他的主張與主和派勢力格格不入,被抨擊為「頹放」「狂放」「不合時宜」,陸游索性自號「放翁」,進行反擊。雖屢遭打壓、宦海沉浮,但他力主北伐、恢復中原的初心始終未變。
反對專權,支持抗金。陸遊行事向來是「對事不對人」,以是否有利國家社稷來決定自己的進退取捨。權臣韓侂胄把持朝政,獨攬大權,罷黜朱熹理學,大興「慶元黨禁」,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胄。當韓侂胄籌劃北伐時,陸游又給予大力讚揚和支持,並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金軍、為國建功。後來北伐失敗,韓侂胄慘遭史彌遠謀害,南宋被迫簽下恥辱的「嘉定和議」,陸游痛心萬分、悲憤難抑。
被迫離異,相思成災。陸游一生在官場上不太得志,在感情上也經歷了一番磨難。陸游與表妹唐婉傾心相愛,結為連理,過著蜜裡調油的生活。但不知什麼原因(有的說是因為唐婉生不出孩子),陸游母親死活看不上媳婦,逼著兒子休妻。陸游也是個封建孝子,只能含悲忍痛與唐婉分開,各自嫁娶。多年以後,兩人在山陰城沈家花園不期相遇,陸游心情激盪,直接在粉牆上寫下《鳳頭釵》這首詞,表達了深入骨髓的相思之情。唐婉讀後淚如雨下,痛徹骨髓,不久就鬱鬱而終。
筆耕不輟,激揚詩風。陸游一生勤於創作,詩詞文都有很高的成就,留下來的主要作品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他的詩作尤其出色,成就也最高,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流傳下來的有9300多首,數量之多堪稱中華第一!他的詩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鬱悲涼,充滿著澎湃激昂的戰鬥激情,形成了氣勢奔放、意境開闊的詩風,被譽為「小李白」。陸游以內蘊愛國激情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成為後世鼓舞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強大精神力量。
精通烹飪,享受美食。陸游不光詩寫得好,還跟蘇東坡一樣,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歎美食的足足有上百首。「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他極力稱讚吳地名菜 「金齏玉膾」;「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他自誇用蔥油做成的麵條跟天上蘇陀(即酥)一樣;他曾用竹筍、蕨菜、野雞等食材,烹製出一桌豐盛的宴席,把賓客們吃得「捫腹便便」,讚美不已;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述「甜羹」的每道工序做法,並寫詩為注,展示了美食家的獨到見解。
相關內容: 陸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