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南鄉子·歸夢寄吳檣》:詞雖較短,卻富有很深的意味

陸游《南鄉子·歸夢寄吳檣》:詞雖較短,卻富有很深的意味

陸游《南鄉子·歸夢寄吳檣》:詞雖較短,卻富有很深的意味

古詩詞問答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陸游的《南鄉子·歸夢寄吳檣》,一起來看看吧!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

陸游 〔宋代〕

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繫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

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

公元一一七八年(南宋淳熙五年)春二月,陸游自蜀東歸,秋初抵武昌。這首詞是作者在將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寫的。

上片寫行程及景色。「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寫作者隻身乘歸吳的船隻,雖經過了許多水陸途程,但前路還很遙遠。陸游在蜀的《秋思》詩,已有「吳檣楚柁動歸思,隴月巴雲空復情」之句;動身離蜀的《敘州》詩,又有「楚柁吳檣又遠遊,浣花行樂夢西州」之句。屢言「吳檣」,無非指歸吳的船隻。擔憂前程的遙遠,寄歸夢於吳檣,也無非是表達歸吳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順利、迅速而已。妙在「寄夢」一事,措語新奇,富有想像力,有如李白詩之寫「我寄愁心與明月」。「想見芳洲初繫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想見」,是臨近武昌時的設想。

武昌有江山草樹之勝,崔顥《黃鶴樓》詩,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作者設想在傍晚夕陽中船抵武昌,繫纜於洲邊上,必然能看見山上山下,一片煙樹參差起伏的勝景時的情景。單單一個「認」字,便見是歸途重遊,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對照辨認。這三句,寫景既美,又切武昌情況;用筆貼實凝煉,而又靈活有情韻。

下片抒情。「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歎年老,是年五十四歲;下句追思曾為朝官,離開朝廷已經很久。這次東歸,是奉孝宗的召命,念舊思今,一樣是前程難卜,感情複雜,滋味當然不會好受。「朝衣」事,是從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岑參《寄左省杜拾遺》「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中演化而出。

下面三句,與上片結尾相同,也是運用了設想的手法。

作客思鄉,本是詩人描寫晉王贊詩:「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唐李商隱詩:「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陸游在蜀,也有思鄉之句,如「久客天涯憶故園」、「故山空有夢魂歸」等。這時作者在還鄉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意境新奇。這個意境,似源於杜甫《得舍弟消息》詩:「亂後誰歸得?他鄉勝故鄉。」但杜甫說的是故鄉遭亂,欲歸不得,不如在他鄉暫且安身,是對過去之事的比較;陸遊說的是久別回鄉,交舊多死亡離散的變化,怕比客居他鄉所引起的寂寞與傷感更大,是對未來之事的顧慮。語句相同,旨趣不同,著了「卻恐」二字,更覺得這不是簡單的沿襲。

這未必就等於黃庭堅所說的「脫胎換骨」,而更可能是對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謀而合。這種想歸怕歸的心情,內心是矛盾的,所以陸游到家之後,有時有「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又豈料如今余此身」(《沁園春》)之歎;有時又有「營營端為誰」、「不歸真個癡」之喜。

這首詞,精煉貼實之中,情景交至,設想新奇,雖詞較短,但富有很深的意味。

相關內容: 陸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