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與蘇東坡雙峰並峙的豪放派詞人,被人稱為「詞中之龍」,接下來本站小編講講他的一些故事。
他不僅詞寫得好,還練就一身好武藝,而且謀略過人,膽識驚人,在萬馬軍中來去自如,與「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的李白一樣,都是能文能武、尚義任俠、快意恩仇的人。若單論武功謀略,辛棄疾是要強過李白的,畢竟宋史中有對辛棄疾功夫謀略的確切記載,而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正史中沒有記述,只是李白和他的朋友們在詩文中自詡得多一點。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他出生時,山東、河南、燕趙之地都已被金人所佔,屬於金國的管轄區域,所以辛棄疾就是出生在金國的漢人,他的祖父辛贊還在金國朝廷任職。當然,這是臥薪嘗膽的做法,因為辛家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辛贊委身於金廷,實際上是充當了間諜的角色,為南宋政權通風報信,他總希望有一天能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幫助南宋收復中原之地。
武藝高強的辛棄疾
辛棄疾深受祖父的影響,加上他親眼目睹北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蒙受的屈辱痛苦,他從小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宏大志向,並為此苦練武藝,深研兵法,熟諳地形地勢,盼望著能為南宋收復中原之地出一份力。1161年,金國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北地漢人不堪忍受金人的殘酷壓迫,奮起反抗,湧現出了很多起義隊伍。21歲的辛棄疾也趁勢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投奔到了起義軍首領耿京手下,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反金鬥爭。
金軍南侵受挫,被迫撤軍,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任務歸來的途中,忽然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起義軍潰散的消息,辛棄疾悲憤交加,不顧力量懸殊,率領50多人突襲數萬人的敵營,愣是在千軍萬馬中把叛徒張安國擒獲,然後憑借超絕的武功殺出重圍,回到了建康,把張安國交由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突襲敵營
這一舉動稱得上石破驚天,區區50多人竟敢闖入萬人敵營,這膽子不是一般的大,關鍵還能全身而退、抓走叛徒,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在萬馬軍中,抓走一個人比殺死要難上10倍,充分顯示了辛棄疾武藝之精湛、騎術之高絕、謀劃之周密,堪稱古往今來詩詞大家中的「武功第一人」。辛棄疾如此冒險行事,除了氣憤之下激起的狹義豪情,還是為了給南宋政權一份「投名狀」,畢竟出生在北地的漢人不是那麼被南宋朝廷所信任和看重。
靠著這樣一份「投名狀」,25歲的辛棄疾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賞識,被任命為江陰簽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從政生涯。剛上來,辛棄疾豪情滿懷,給朝廷提了不少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這些奏文在民間廣為傳頌、備受稱讚,但南宋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認可辛棄疾的才幹,對他的建議卻不置可否。而且辛棄疾「歸正人」(從北地投奔到南方的漢人)的身份,也限制了他在仕途上的發展,終其一生,他的最高官職是從四品的龍圖閣待制,遠不能與他的實際才幹相配。
怯懦苟安的南宋朝廷,與生猛豪俠的辛棄疾格格不入。辛棄疾屢受打壓,空懷一腔壯志無處施展,只能寄情於田園山水,過起了閒居生活。從42歲一直到64歲,中間除了有兩年時間到外地為官外,其餘時間辛棄疾都是在江西上饒度過的。他先是修建了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後因帶湖莊園失火被毀,他又營建了瓢泉莊園,在那裡過起了遊山玩水、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寫下了很多描寫田園風光和民情世俗的詩詞。
辛棄疾在南宋歷仕高宗、孝宗、光宗、理宗四朝,仕途上一直不太得志,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四朝中的投降派勢力很強大,辛棄疾又是個「歸正人」,很難獲得朝廷充分信任,能夠帶兵上戰場一展身手。高宗趙構是個老投降派,皇帝、太上皇干了60年,培養了一群軟骨頭。光宗是個「妻管嚴」,沒有什麼作為。宋孝宗、宋理宗雖然先後組織過「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但都是先勝後敗,被迫簽下屈辱和約,自然又漲了投降派的聲勢。在這樣一種政治氛圍中,毫無政治根基、主張抗金的「歸正人」辛棄疾,自然難有什麼作為。
宋理宗執政初期,主戰派大臣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經64歲的辛棄疾先後被任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但好景不長,他又遭言官彈劾,被降為閒職。幾經起伏,辛棄疾有些心灰意冷,後面朝廷再次起用他時,他都以身體不好為由婉拒。1207年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68歲,臨終時他還大呼「殺賊!殺賊!」
南宋特殊的政治環境,沒有把一身武藝和謀略的辛棄疾造就成一代北伐名將,實為憾事!辛棄疾在「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境遇中,把滿腔的愛國情懷寄於詩詞創作,抒難酬之壯志,發憂憤之豪情,成為豪放詞派、愛國詞派的一代宗師。尤其是他在蘇軾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題材範圍,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為詞的創作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內容: 辛棄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