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折不彎的王安石,他的詩詞卻不“王安石”

寧折不彎的王安石,他的詩詞卻不“王安石”

寧折不彎的王安石,他的詩詞卻不“王安石”

詩壇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王安石的詩詞,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縱觀我國古代詩詞史,絕大多數詩人都有著一種極深的寂寞感,且往往不被一般人理解。所以在古詩詞中,你會發現有很多將這種寂寞感,寫得極真切極深刻的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岳飛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等,不勝枚舉。

但詩人的這種寂寞感,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孤獨、孤單等情緒又不同。它主要是詩人高遠的理想與無常現實之間的衝突,所引發的一種生不逢時的寂寞感。並且這種寂寞感,往往伴隨著詩人的失意而出現。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便是北宋詞人王安石第二次罷官,歸隱鍾山期間所作。

表面上王安石這首詞,是在描寫他晚年歸隱後的閒適生活,實際上流露了他歸隱山林後的寂寞之情。全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情調深沉、悲涼,尤其最後兩句「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將寂寞寫到了極致,惹人心疼。也許因為王安石這首詞,它本身算是一首集句詞,所以並不知名,甚至可以說比較冷門。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王安石對自己隱居之地的環境進行了描寫。即很大的一個庭院裡,有一半是青苔,門前曲折的白沙道,則和婉轉的溪流縈繞在一起。這裡前一句「百畝中庭半是苔」,出自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後一句「門前白道水縈迴」出自李商隱《無題》:「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如果僅僅只是看這兩句,倒不失為一個優美、清閒的環境。但王安石緊接著又說了「愛閒能有幾人來」,即愛好清閒的人又有幾個呢?由此可見,庭院有一半是青苔,並不是詞人有意為之,而是因為門庭冷落,無暇打掃所致。這也就從側面反映出了王安石沒有罷官前的門庭若市,以及所謂的志同道合。但隨著他的罷官,卻沒有能懂他內心之人了。

所以這首詞的上片,便是旨在營造一種淒涼氛圍,以襯托王安石的寂寞。然後,我們接著看詞的下片「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也就是說我這小院和迴廊,在本該熱鬧的春天裡,也都是寂靜無聲的,只有山坡上、溪水邊栽著三三兩兩的桃樹和杏樹,可是它們又是為誰凋謝為誰開放的呢?

這裡的「小院」句語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山桃」句語出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開」;「為誰」句語出嚴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雖為集句,但王安石顯然造出了自家意境。它看似寫桃和杏,實則是以桃和杏比喻自己,突出內心的寂寞的感。

試想一下,山裡的桃花、杏花開放了,但沒有人去欣賞,它們再美,再香又有什麼用呢?對應王安石的話,便是他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失敗後,就成了這山中的桃花、杏花一樣,無人問津,只能獨自零落荒寂。可見晚年的王安石,心中堆積的是一種「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縱觀王安石的這首詞,雖然相對來說並不知名,但寫出了他晚年的寂寞,惹人心疼。

相關內容: 王安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