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南宋詞人。吳文英作為南宋詞壇大家,在詞壇流派的開創和發展上,有比較高的地位,流傳下來的詞達340首,對後世詞壇有較大的影響。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吳文英的《惜秋華·七夕》,一起來看看吧!
惜秋華·七夕
吳文英〔宋代〕
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秋驚華鬢。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相逢,縱相疏、勝卻巫陽無准。
何處動涼訊。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彩雲斷、翠羽散,此情難問。銀河萬古秋聲,但望中、婺星清潤。輕俊。度金針、漫牽方寸。
這首詞的上片緊扣題旨「七夕」,反覆論述天上勝過人間;下片從詞題「七夕」引申發揮,抒發對所愛女子無由再會的感歎。全詞化用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風格含蓄委婉。
此詞發端「露罥蛛絲」一韻,從描寫所居環境人手:斜月下,夜露閃爍,小樓上,蛛絲懸掛。「蛛絲」「小樓」與《荔枝香近·七夕》「蛛絲暗鎖紅樓」意同,均以環境描寫,暗寫了姬之離去的蕭索。「秋驚華」人物進入畫面,言時光荏苒,人已年老鬢斑,此抒發了詞人嗟老的感慨。「宮漏未央」一韻,轉筆寫姬去之遺恨。此從側面表現了詞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之狀。「當時鈿釵遺恨」一句,化用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抒發了當時與姬分手之遺恨。「人間夢隔西風」一韻,反用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言天上瞬,人間數年,心無金堅。天上人間難於相見,而且,夢又被西風吹斷,夢中也難於相見了,其悵然之情溢於言表。「相逢,縱相疏」一韻,又轉筆寫牛郎織女,他們雖然每年七夕才能相會,縱然會面稀疏,但總勝於自己與蘇姬之間的永不相聚。「巫陽無准」化用宋玉《招魂》的典故:「帝告丞陽(女巫)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巫陽對曰:『掌夢!上帝其命難從。若必筮予之,恐後之謝,不能復用巫陽焉。』」言女巫不為其招魂,因此兩人不能夢魂相聚。此將牛女相聚雖短,與自己分而不聚作了對比,既切「七夕」之題,又深一層地表達了憶姬之悲。此與《荔枝香近·七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之意相同。
過片「何處動涼訊」二韻,轉筆再寫眼前之景,與上片小樓墮月,秋驚華鬢相呼應,繼寫秋,梧桐葉落,陣陣秋聲,好像化作楚辭悲歎的音韻。此處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抒發悲秋之情。「彩雲斷」一韻,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的語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歸。」以彩雲飛斷,鵲鳥飛散的形象來比喻與姬的分手。「此情難問」是直抒胸臆法抒發感慨。「銀河萬古秋聲」一韻,轉筆,扣題「七夕」寫牛郎織女事,言萬古以來,人們聽到秋聲,仰望婺女星時,總是一片清新潤朗,然而又可望而不可即。在此進一步表達了姬去遙遠的思憶之情。最後「輕俊,度金針」二韻,以七習俗結情。七夕之夜,婦女穿針乞巧,自己也想用金針牽動她的內心,然而一個「漫」字,寫出即使穿針牽心,也是徒勞而已。
全詞化用七夕牛女故事來抒寫懷念去姬之情,將景物描寫、敘事、抒情三者結合。善用景物托情,如「露霄蛛絲,小樓陰墮月」「彩雲斷,翠羽散」,同時在寫景之後,又加一直接抒情句,以加重情感,如「秋驚華鬢」「此情難問」等。在用詞煉字上,他主張「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組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如,開頭寫姬去樓空一片蕭索冷清,就以「露罥蛛絲,小樓陰墮月」出之,寫斜月黯淡,秋葉沾露,小樓空寂,蛛絲懸掛的景物烘托,用詞雅而不露。又如寫秋景以渲染悲情,以「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的景語出之,既有秋風陣陣,梧桐葉落的形象,又用「楚騷」一詞形容秋聲,顯得內涵豐富而典雅。這種含蓄委婉的特色,正表現了夢窗詞的婉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