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南宋詞人。吳文英作為南宋詞壇大家,在詞壇流派的開創和發展上,有比較高的地位,流傳下來的詞達340首,對後世詞壇有較大的影響。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吳文英的《祝英台近·除夜立春》,一起來看看吧!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吳文英〔宋代〕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的遊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上片極為烘托節日的歡樂氣氛,從而反襯自己的淒苦。
先寫立春。「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紅情」、「綠意」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葉就綠情新」。花信,指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以應時令。春風吹釵股,像是吹開了滿頭花朵。「花信上釵股」,著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
再寫除夕守歲。「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夕陽亦像人一樣,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捨,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終於,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新年鶯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換頭云:「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詞人彷彿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為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回憶及此,當然別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淒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於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湖水如鏡,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
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吳霜,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此時是春風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髮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淒絕!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與此詞意趣相一致。
夢窗此詞委曲含蓄,欲藏還露,頗得清真風神,而其抒情筆觸又了然可尋。吳梅論夢窗詞云:「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細心吟繹,覺味美於方回,引人入勝,既不病其晦澀,亦不見其堆垛。」(《詞學通論》)自是研討有得之言。真情實感是藝術的生命。有真情流貫其間,則無論表現為何種形式與風格,都有其動人之處。此詞後半,愈來愈奇。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歇拍處,情意的痛切,設想的妙巧,堪與東坡詠榴花詞「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虞美人》)前後相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