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心腹之患”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成語“心腹之患”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成語“心腹之患”是由哪個歷史人物引申出來的?它的原意是什麼?

成語大全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著吳國忙於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為受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後,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後來大敗越國,並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著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並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後悔。」可是吳王夫差因為這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准許越國議和。吳王大勝越國以後,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後顧之憂了,於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剷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於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於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成語「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變而來,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