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釜底游魚”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釜底游魚”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釜底游魚”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大全

東漢時期,大臣張綱敢於仗義執言,以剛直不阿聞名天下。他不但與宦官的不良行為進行鬥爭,還不畏強權,對外戚梁冀的罪惡予以揭發。梁冀領教了張綱的厲害,對他恨之入骨,決定對他進行殘酷報復,只是苦於沒有機會。

當時,平民張嬰指揮了一支起義軍,有數萬之眾,在廣陵地區(今江蘇省、安徽省交界一帶)與官府對抗,殺戮地方官吏。東漢政府曾經多次派兵鎮壓,欲撲滅起義火焰,可是由於起義群眾作戰勇敢,所以起義火焰越燒越旺。

梁冀見張嬰之勢如此猛烈,就指使親信推薦張綱擔任廣陵太守,想借張嬰的刀除掉張綱,也好解決自己的心腹之患。

張綱到了任所,通過調查研究,才知道張嬰等人是由於廣陵官員壓搾農民太甚,被逼而反,實在情有可原。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只率領很少的人去張嬰兵營,在以武力威脅的同時,力陳自己絕不會對起義軍橫加殺戮,只希望他們歸順朝廷。

在張綱軟硬兼施的壓力下,張嬰坦誠相告:「我們只是荒野愚人之後,沒有途徑讓朝廷瞭解我們的苦難,又實在不能忍受貪官污吏的壓搾,這才聚眾造反,我們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活命而已。看看我們的處境,真與游動在鍋裡的魚兒一樣,活不了多長時間。我們願意歸順朝廷,從此安分守己。」

後來,張嬰果不食言,真的帶領部分軍隊向官府投降。

◎成語釋義

常用來比喻身處絕境,面臨滅亡的危險。釜:鍋。

◎故事出處

《後漢書·張綱傳》:「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出處譯文

我們只是荒野愚人之後,沒有途徑讓朝廷瞭解我們的苦難,又實在不能忍受貪官污吏的壓搾,這才聚眾造反,我們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活命而已。看看我們的處境,真與游動在鍋裡的魚兒一樣,活不了多長時間。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